众所周知,古代经常兵荒马乱,普通老百姓也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出现了营养不良的状况,可我国西安已经出土的兵马俑都是按照秦国将士身材比例1:1建造而成的,通过详细的数据测量得知,这些兵马俑身高没有低于1米8的,比现代人的平均身高还要高,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我们老祖宗即使没有太好的营养摄入,也能通过其他的方法增加身高吗?
古代生态环境污染少
我们知道,古代虽然战争居多,但古人使用的多为刀、戟、剑、戈、弓、矢等冷兵器,对空气、水、土等生态环境没有什么污染。
同时,古代的经济生活多以农业和制造业为主,生活生产方式对周围环境也没有多少污染,因此,不少专家分析,正是由于古代空气中的含氧量比较高,氧气的浓度决定了物种进化过程中的变化。
尤其在年代比较久远的秦朝时期,全国没有大规模的污染,也极少有废水废气的排放,所以,空气中的含氧量比较高,古人每天生活在绿色环境中,即使营养不够充足,也能长得比较高壮。
古人擅长内求外修
除了生活的环境污染少之外,古人在清心养生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正如《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的,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在没有病的时候,就知道养生,所以身体就强健,精力充沛,耳聪目明,身轻体健,即使年纪已大,仍可焕发青春,老当益壮。
而不懂得养生之道的人,直到生病的时候才知道治疗,并经常感到体力不足。所以,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做顺乎自然的事情,以恬静为快乐,在没有干扰的环境内,寻求最大的幸福。所以,他的寿命就无穷尽,尽享天年。
古人擅长的养生之道
1动形养生
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诗人陆游说“形要小劳之”,说明了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古人在实践中摸素出了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可强身延年。
人若贪图安逸,运动不足,或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又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2饮食养生
古人认为,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故饮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又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致病。
3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但进补既要辩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较合适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4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网络”系统,它控制着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黄帝内经》说,经络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之作用。
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疾患,足三里穴则对预防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的疾病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