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调养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调理脾胃食疗方 [复制链接]

1#

脾胃虚弱是要分型的,不能乱用药,脾胃虚弱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阴虚。脾气虚的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脏白,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胃气虚主要表现在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

介绍几个常用食物调理脾胃食物:


  1.马铃薯:味甘、性平。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忌食。


  2.红薯:味甘、性平,归脾胃经。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3.香菇:味甘、性平。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4.栗子: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


  5.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6.鸡肉:味甘、性温,归脾、胃经。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


  7.兔肉:味甘、性凉。补中益气,凉血解*。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牛肉:味甘、性平,归脾、胃经。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中气下陷,慢性泄泻。


  8.桂鱼:味甘、性平,归脾、胃经。补脾胃,益气血。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虚寒证、寒湿证忌食。


  9.泥鳅:味甘、性平,归脾、肺经。补中益气,利水祛湿。宜于中气不足、泄泻、脱肛。


  10.粳米:味甘、性平,归脾、胃经。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宜于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呕吐、泄泻。


  11.籼米:味甘、性温,归肺、脾、心经。补脾胃,养五脏。宜于脾虚湿盛腹泻。热证、湿热证、阴虚证忌食。


  12.糯米: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补中益气,补肺敛汗。宜于脾虚腹泻,因粘滞难化,食积证、气滞证、湿证、脾虚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


  13.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健脾化湿,清暑和中。宜于脾虚湿盛,食少便稀,暑湿吐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14.豇豆:味甘、性平,归脾、肾经。健脾,补肾。宜于脾胃虚弱,腹泻,呕吐。气滞证和便秘者忌食。


  15.豌豆:豌豆性味甘平,归脾胃二经,常吃能够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利小便,适用于气滞、打嗝、胸闷不适、腰痛等症状。用豌豆熬成粥,适用于胃虚弱所导致的食少、腹胀等症状。


  16.蜂蜜:味甘、性平,归脾、肺、大肠经。补脾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宜于脾胃虚弱之胃痛,津亏肠燥之便秘,近代用于消化性溃疡。湿证、湿热证、胃胀腹胀、呕吐、便稀者忌食;不宜与葱、莴苣同食。

17.高粱:高粱性温,能够很好的保健脾胃,所以具有很好的健脾和胃以及温中消积的作用,特别适合那些脾胃弱以及容易消化不良的人群服用。另外,高粱之中含有比较多的尼克酸,这种物质处于游离型,所以更加容易被我们的身体所吸收,脾胃弱的人群可以适量的多吃一些高粱米粥。

18.猴头菇:猴头菇味甘、性平,入脾、胃、心经,具有养胃健脾、补虚、抗癌、益肾精的功效。对食欲不振、腹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眩晕等病症,均有很好的食疗效果。老年人、体质虚弱的病人食用猴头菇,还有滋补强身作用。

19.鲫鱼:鲫鱼有健脾利湿,和中开胃,活血通络、温中下气之功效,对脾胃虚弱、水肿、溃疡、气管炎、哮喘、糖尿病有很好的滋补食疗作用;产后妇女炖食鲫鱼汤,可补虚通乳。

20.红枣:红枣具有很好的补血作用,但是你知道红枣也能够很好的调养脾胃虚弱患者的作用吗?红枣之中含有大量的糖类、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等等,日常多服用能够起到很好的补益脾胃的作用。除此之外,红枣之中含有环磷酸腺苷活性,这种物质能够很好的起到强身健体以及保护肝脏的作用。

21.羊肉:煮羊肉汤加大麦。大麦既可健脾益气,又有助消化,加入羊肉汤则可以健脾开胃,故对脾胃虚弱者颇为有益。先用羊肉熬汤,大火烧沸,再用文火煮熟。然后将羊肉捞起,用汤煮大麦,文火炖熬,等大麦熟透即可。

22.莲藕:中医认为,莲藕味甘性凉,能清热生津,凉血止血,补益十二经脉血气,平体内阳热过盛、火旺,熟食莲藕能补益脾胃、止泻、益血、生肌。莲藕散发出一种独特清香,还含有鞣质,有一定健脾止泻作用,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开胃健中,有益于胃纳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复健康。

23.落花生: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经,《本草纲目》中记载,它有健脾和胃、补肾去水、理气通乳、治诸血证的功效。而中医认为,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脾胃功能非常重要,花生可以调理脾胃,增强脾胃功能,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利,能延缓衰老,益*延年。所以,民间把花生称为长生果。

24.芋头:中医认为,芋头性平,味甘、辛,具有补气益肾、和脾健胃、破血散结的功效,《名医别录》说:芋头主“宽肠胃,充肌肤,滑中”。《滇南本草》说它“治中气不足,久服补肝肾,添精益髓”。

25.牛肚:牛肚味甘,性平。有补脾胃,助消化,益气血之功效。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气血不足的体质虚弱。

26.山药: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不论脾阳亏或胃阴虚,皆可食用。临床上常与胃肠饮同用治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病症。

食疗方

1、冬瓜薏米扁豆汤

材料:冬瓜克、薏米50克、湘莲肉30克、扁豆30克、瘦肉克。

做法:冬瓜洗净切块,瘦肉切块,薏米莲子扁豆洗净,加适量水煲二个钟,加盐少许,即成。

功效:脾胃湿热,胃肠不适者适用,虚寒者不宜,最宜夏天服用。

2、归蓍羊肉煲

材料:当归9克、*蓍30克、生姜三片、羊肉克。

做法:羊肉洗净切块,放热水中加生姜少许,煲五分钟捞起,加以上药材再加适量水煲二个钟,加盐少许,即成。

功效:温中补虚,补脾益胃,气虚最宜。

3、胡椒莲子猪肚汤

材料:胡椒9克、莲子60克、佛手9克、猪肚一个。

做法:猪肚洗净放入滚水中煲五分钟捞起,胡椒(布包)加莲子、佛手,加适量水煲二个钟,加盐少许,即成。

功效:温胃补脾,疏通胃气,胃冷气滞者宜。

4、桂皮山楂茶

材料:干山楂15克,桂皮3克,生姜3片,红糖30克,水适量

做法:生姜去皮切片,山楂干和桂皮用清水浸泡10分钟,洗去浮土;锅中烧水,水煮滚后,放入山楂干熬煮,水再次滚开后,加入桂皮,再加入切好的生姜片,最后倒入红糖,搅匀后继续煮5分钟即可饮用。

5、酸萝卜老鸭汤

材料:老鸭半只,酸萝卜克,干香菇6朵,干*花菜一小把,枸杞、沙参一小把,笋干克,火腿克,大枣5颗,生姜一块,大葱适量,花椒粒、盐、白胡椒粉、水适量。

做法:将香菇、*花和笋干用清水浸泡,直到浸软。火腿切丝,酸萝卜切块,老姜去皮切片,大葱切段,酸萝卜用清水冲洗一下后,切成大块备用;把老鸭放入锅中,倒入清水,尽量多没过鸭子一些,大火加热煮沸,撇去浮沫,再继续煮5分钟后捞出,冲去浮沫后,充分沥干后切成大块;将炒锅烧热,倒入油大火加热,待油5成热时,放入花椒,炒出香味后,放入姜片和葱段爆香后,倒入鸭块,用大火煸炒5分钟,往锅中倒入开水,加入沙参,大枣,香菇,火腿丝和笋干,煮开后,连汤待材料都倒入汤煲中煲2个小时;加入酸萝卜,继续煨20分钟后,改成大火打开盖子煮10分钟,然后调入盐和胡椒粉调味即可食用。

6、板栗炖鸡汤

材料:板栗克、鸡半只、生姜少许、食盐适量

做法:板栗剥壳待用;鸡斩块、飞水待用;起锅放水,把板栗和鸡块倒进去,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炖1.5个小时,加食盐关火冷却即食。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作为诊疗依据,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西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电话(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