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调养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白露,凉风至,气始寒 [复制链接]

1#

白露

丁酉[yǒu]鸡年己酉月丁酉日

年9月7日农历七月十七星期四

从白露这一天起,一年之中最秋天的时节到了。历书说“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太阳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预冷凝结成细小的水珠,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十分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的美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孝纬经》:“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白露三候

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一候鸿雁来

鸿为大,雁为小,农历八月自北而南来避寒。

二候玄鸟归

玄鸟既是燕子。燕子春分时从北方飞来,秋分将至,凉风习习,露重枝湿,它们就该走了。燕乃北方之鸟,故曰归。

三候群鸟养羞

羞,就是美食。例如,将早餐称为“晨羞”,很雅。后来才将此“羞”改为彼“馐”。故,“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秋天的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

白露民俗

白露节的风俗习惯相较其它节气而言,算是丰富多彩的啦。

吃白露茶

爱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睐“白露茶”。白露茶是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到了白露前后又会进入生长佳期。白露茶不像春茶那样娇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股独特的甘醇味道。所以,老茶客们特别喜欢。

吃龙眼

在福建福州,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甜味口感好。当地人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老话讲,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补,有吃了就是补,所以福州人也延续了这一传统习俗。

*煨乌骨白毛鸡

十样白

温州的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滋补身体。这“十样白”是10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

*十样白:白对叶肾、白胭脂梅、白牛膝、白茯苓、白山术、白木槿、白鸡冠花、白露通、白芍药、白杨梅花等,各地略有不同。

*太湖祭禹王

祭祀禹王

每年白露节,太湖人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姜太公等。其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白露养生-养气润燥

调理饮食,减苦增辛

白露时节,秋燥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因此常会出现口咽干苦、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的现象。可多吃一些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或用中药食疗,如西洋参、沙参、杏仁、川贝等。白露时胃肠气血未充,此时饮食宜减苦增辛,以养心肝脾胃;也不宜进食太饱,以免肠胃积滞,变生胃肠疾病。

秋吃早粥,调理脾胃

白露节气,人容易出现脾胃虚弱、消化差的症状,抵抗力也有所下降。这个时节多吃点温热的、有补养作用的粥食,既能治秋凉,又能防秋燥,对健康大有裨益。白露时节适宜的粥品有莲子百合粥、山芋粥、红枣糯米粥等,有补养气血、健脾补肾的功效。

白露身勿露,露了冻泻肚

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这时天气冷暖多变,早晚温差较大,应该及时添衣加被。睡卧不可贪凉,否则极易患上感冒,也容易诱发支气管炎、哮喘、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病。过分贪食寒凉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禁忌。

搓耳泡脚,补养肾气

从白露开始,凉意渐浓,有些人会出现手脚冰凉、怕冷、乏力等症状,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所以要经常给肾“打打气”。晚上坚持用温水泡脚15到30分钟,水没过脚腕,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肾开窍于耳,搓热耳朵能有效补养肾气。

*莲子百合粥

运动调养,动静结合

秋天气候宜人,是一年中难得的锻炼身体的好季节。白露后,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可较夏天适当加大,但选择运动项目也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游泳等。以汗出但不疲倦为度,这样有助于机体内气血调畅。还可配合一些“静功”,如呼气、闭目养神,做到动静和谐。

宁神定志,保持微笑

白露时节,秋气肃杀,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易使人情绪波动。故秋季养生要调摄精神,保持神志安宁而平和,以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同时,中医认为,笑能宣发肺气,调节人体机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还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气,呼出浊气,加速血脉运行,使心肺的气血调和。所以,萧索之秋,还要记得常常绽放笑脸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