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调养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的ldquo健脾rdquo关 [复制链接]

1#

年,在网上看到国外搞“粪菌移植”治愈了抑郁症等,觉得很有意思。通过百度一查:近10年来,国内外科学家“攻入”了肠道菌群这一新的科学领地。科学家忽然发现,原来总重量高达1.5千克的肠道菌群,在人体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与肠道疾病、肥胖、糖尿病、癌症、帕金森、孤独症、焦虑、抑郁症等都有着隐秘而密切的联系,被称为“第二大脑”,现在我国也把“肠道菌群”纳入人体免疫系统。

中医上有“肾是先天之本,脾是后天之本”的说法。古代的名医对很多疾病都是首先考虑健脾,他们通过几千年的实践已经认识到了“脾”的重要性。我一直在思考中医的“脾”是指那些东西,原来以为主要是小肠壁、胰腺等,现在来看,中医的“脾”主要就是这些肠道菌群(西医的“脾”是外周最大的免疫器官,不是一回事)。既然肠道菌群如此重要,那么就一定慎用抗生素(抗生素能杀有害菌,也能破坏肠道菌群),少食酒肉、油腻、精细粉,多吃低膳食纤维,如各种蔬菜水果、粗粮,这样对肠道菌群是有利的。

那么经常吃哪些食物更有利于健脾?罗大伦《阴阳一调百病消》推荐了千年养生第一糕—八珍糕(茯苓糕)。茯苓糕中的茯苓、白术、薏米、芡实、人参、山药、白扁豆、莲子肉除了能提供一些提高免疫力的多糖成分、微量元素等,还能提供很多身体没法吸收的粗纤维,即低膳食纤维,现在经常利用薏米、红豆来利湿,也是来养护肠道菌群。现在人因吃得好了,大部分都存在着“脾湿”现象(肠道菌群紊乱),而湿邪(免疫力低)一旦与寒邪或热邪相结将非常顽固,经久不去,如风湿痛、类风湿等大都因脾虚造成,该方将对这类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同时,对慢性气管炎、慢性哮喘、老年肺心病、身体浮肿等也有很好的作用。

该糕由清朝陈功实创建,清朝乾隆、慈禧常用。主要有*参(或人参)、白术、茯苓、薏米、莲子肉、芡实、山药和白扁豆。*参调补中气,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脾升),茯苓祛湿、补脾、通过泄水湿而利脾(脾属土,讨厌湿),薏苡仁健脾利水、利湿除痹、清热排脓、向下走,莲子肉清心醒脾、安神明目、补中养神,芡实固肾涩精、补脾上泄,山药健脾补肺、固肾养精(这三味药都有收涩作用),白扁豆补脾和中、化湿消暑,平时大便燥结的可用杏仁代替白扁豆。山药、莲子肉、白扁豆滋补脾阴,*参、白术滋补脾阳,茯苓、薏苡仁祛湿,芡实是收涩。八珍糕的做法:把药研末,再把糯米、大米研成粉末,然后和药末混合,按照前面的药量,大米和糯米分别克,合成面,可加点白糖,然后蒸,蒸熟后切糕、烘干、存放每日服用。(山药50g、莲子肉50g、白扁豆30g(或杏仁50g)、*参30g、白术30g、茯苓50g、薏苡仁50g、芡实50g。)服用百日后,神清气爽,大补元气。若舌苔厚,加薏苡仁—泄湿,若舌苔薄白,增加补脾药物的分量。然后,根据舌质的变化,若舌质红、阴虚,增加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舌质淡、阳虚,增加*参、白术分量。

年3月在央视健康频道看到了一个缩减本:中药只取4种加上白糖、糯米,是芡实、山药煮熟,莲子肉泡透,茯苓、糯米磨粉,加上白糖蒸着吃,简单易做,口感很好,老人小孩可以服用,非常健脾养胃。

我经常推荐脾虚的鼻炎患者服用人参健脾丸,人参健脾丸与茯苓糕的许多成分是相似的。现在淘宝上也有卖茯苓糕、八珍糕的,大家不妨一试。(年11月14日)

相关链接

山东寿光市第四批非遗项目—李氏鼻炎膏传承人李北海,年毕业于山东师大生物系,因其父不幸因胃溃疡去世,内心极为自责,深感空有才学却不懂医术,同时也由此深感农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从此痴迷中医,到处拜师求艺,苦读苦研《*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辩》、《衷中参西录》、《中药学》等中医传世名著以及(西)药学专业知识数十年,在承继祖传秘方的基础上,系统应用中、西医及现代生物学理论,对鼻炎的病机病理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和诊治方法,用于临床治疗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赢得大家一致赞誉。

鼻炎需要养、治结合,他建立了一个“鼻腔健康指导”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