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月经,大部分女性是又爱又恨,“来了烦,不来怕”,让“大姨妈”在女性朋友中的地位略显尴尬。但对于女性健康来说,也是一面“照妖镜”一旦出现异常,意味着身体敲响警报。
为了彻底说清每个月造访的“大姨妈”,小编特意邀请了医馆向罗珺医生,给大家聊聊关于“大姨妈”的那些事。
什么是月经病?
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及绝经前后出现明显症状者,称为“月经病”。
月经病是女性的多发病,常见病。其中,月经失调最为普遍,包括月经提前、月经推后、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或过过少、经期延长、经期间出血等。
中医认为,月经失调可由外邪侵袭,情志不畅及劳累过度、饮食或作息不规律等因素引起。
月经失调的6大类型
月经先期即月经周期提前7-10天,连续发生2个周期或以上。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四五十天以上而行经的,称为“月经后期”。或称“经迟”、“经行后期”。月经过多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多于既往者,称为“月经过多”。月经过少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少于既往,经期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经期延长月经周期正常,经期超过了7天以上,甚或2周方净者,称为“经期延长”。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或前或后1-2周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经乱”。中医辨证论治,调理月经失调
中医认为经水出诸肾,指出月经病和肾功能有关,和脾、肝、气血、冲脉、任脉、子宫也相关。主要分为两种
/p>
一是虚证,即“不荣则痛”,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这类人平时应注意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
二是实证,即“不通则痛”,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这类人宜祛淤止痛,活血通气。现代人缺乏运动,多为不通之症。
血虚型
血虚型月经不调症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治法:益气养血调经肾虚型
肾虚型月经不调症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
治法:补肾益气调经
血寒型
血寒型症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薄,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
治法:温经散寒调经
气郁型
气郁型症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伴有小腹胀痛,乳胁胀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脉弦涩。治法:疏肝理气调经血热型
血热型症见月经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或有块,伴心烦口渴,腰腹胀痛,尿*,大便干,舌红苔*。
治法:清热利湿调经
血瘀型血瘀型症见月经后期,经量或多或少,经期延长或缩短,经色紫黑,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弦涩。治法:活血祛瘀调经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明确病因,因人因病施治,对女性各脏器功能进行全面调理,以有效调理治疗月经不调、反复发作及相关并发症。
在此还是要温馨提醒广大月经不调的女性,除了中医调理,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作息规律、饮食规律,少吃辛辣寒凉食物,如果发现有月经不调的症状,一定要及时调理,避免引起不孕、气血亏损等多种并发症。
文末福利文末留言“月经不调+医生诊号”即有机会获得向罗珺医生义诊号数量有限,先到先得END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综合整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点击“阅读原文”,即可预约医生诊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