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调养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六味地黄丸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1#

今天带大家了解下同仁堂补益类中成药的六味地*丸。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应学一点医药学的知识,以便知道自己的身体处在一个怎样的状态。

六味地*丸的出处

六味地*丸,始见于宋代《小儿药证直诀》一书,是当时著名儿科医生钱乙首先创制的。公元年,钱乙被召到汴京,治好了太子的病,受到了皇帝的重用和赏赐,顿时使他誉满京城。

一天,钱乙和弟子阎孝忠正在为患者治病,有位大夫带了一个钱乙开的儿科方子来“讨教”。他略带嘲讽地问:“钱太医,按张仲景《金匮要略》八味丸,有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你这方子好像少开了两味药,大概是忘了吧?”钱乙笑了笑说:“没有忘。张仲景这个方子,是给大人用的。小孩子阳气足,我认为可以减去肉桂、附子这两味益火的药,制成六味地*丸,免得孩子吃了过于暴热而流鼻血,你看对吗?”这位大夫听了,连声道:“钱太医用药灵活,酌情变通,佩服佩服!”弟子阎孝忠赶紧把老师的话记下来,后来又编入《小儿药证直诀》一书。

就这样钱乙所创制的“六味地*丸”流传下来。钱乙制作六味地*丸的初衷原不过是用于治疗小儿的“五迟”(即今人所说的小儿发育不良)之症,但是他远远没有想到,六味地*丸会在以后的日子发扬光大,成为滋补肝肾、养生保健的千年良药。直到今天,仍广泛运用于临床。

钱乙,字仲阳,宋代东平人,约生于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约公元~年),享年82年,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钱氏治学,当初先以《颅囟方》而成名,行医儿科,曾治愈皇亲国威的小儿疾病,声誉卓著,被授予翰林医学士。医院丞,在多年的行医过程中,钱乙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当时著名医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钱乙幼科冠绝一代”,言不为过。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六味地*丸由东汉名医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肾气丸转化而来。宋代著名儿科医家钱乙制此方时,谓小儿阳气甚盛,故去肉桂、附子不用,原为主治小儿“五迟”证,后世推广为滋补肾阴之祖方。本方重用熟地*以补肾,六味药物中酸、苦、甘、辛、咸、淡六味俱备,故名“六味地*丸”。正如《王旭高医书六种》说:“酸苦甘辛咸淡比,六味之名以此。曰‘地*’者,重补肾也。”

六味地*丸解析

六味地*丸是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近代,六味地*丸被载入国家药典。六味地*丸除传统的蜜丸外还有水丸、片剂、浓缩丸、口服液、胶囊剂以及膏剂。六味地*丸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组成,本方以滋补肾阴最常用的方剂,因为肝肾同源,所以也可以养肝阴,但以补肾阴为主。用于头晕目眩、腰膝酸痛、心烦失眠、耳鸣口干、手足心热、神疲倦怠等症。《小儿药证直诀》中将其用于小儿肝肾阴虚不足(囱开不和)之症。

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又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故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等皆为肾阴虚、髓海不足所致。小儿囱开不合,亦是肾虚则生骨迟缓而成。肾为阴阳(水火)并存之脏,肾阴虚则阳易亢,亦即所谓“水亏火旺”。盗汗、遗精、骨蒸潮热、消渴、牙痛、口燥咽干、舌红少苔等症,俱因阴虚阳亢,或水亏火旺所导致。所以我们说,本方立法以肾、肝、脾三阴并补而重在肾阴为主。

也就是说,六味地*丸的方剂是个基础方,从配伍来看,有两组药。第一组是以补为主的药,君药为熟地*。熟地*能滋补肾阴,又能养肝血,体现肝肾同治,也针对肝肾同源,其可添精补髓,不仅滋阴、补肝血、还能填精。因此,以熟地*作为君药。君药在方中用量一般最大,所以熟地*用到了克。

六味地*丸的组成

熟地*

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的块根,经加工炮制而成。本品甘温质润,补阴益精以生血,为养血补虚之要药;本品质润入肾,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为补阴之要药。古人说它能“大补五脏真阴”“大补真水”。

山茱萸

山茱萸为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成熟果实,别名为山茱萸、药枣、枣皮。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精。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固精缩尿、止带止崩、止汗等功效。此外,还有生津止渴的作用。常用于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健忘、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月经不调、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等症。

山药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根茎。习惯认为河南(怀庆府)所产者品质最佳,故有“怀山药”之称。本品既补气,又养阴;补气不燥,养阴不腻;为平补脾、肺、肾三脏气阴之良药。且兼涩性,有轻微的收敛作用,尤宜气阴虚损而兼遗滑之症。上治久咳虚喘;中疗脾虚泄泻;下治遗精、尿频、带下。又益气养阴而生津止渴,为药食两用之滋补佳品。

现在可以理解,山药能补脾、能固肾;山茱萸补肝是针对肝肾同源,精血同源;山药补脾是考虑到脾胃后天之本,脾气充足了,五脏六腑之精下归于肾,能够增加滋养补益肾精的作用。所以这三味药,山茱萸、山药为臣药,熟地*是君药。君臣药结合,体现了肾、肝、脾三阴并补,其目的是补肾,亦即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义。

泽泻、牡丹皮、茯苓

除以上三补之外,六味地*丸又配伍泽泻、牡丹皮、茯苓“三泻”一组药物。三泻是属于佐药。其目的一是考虑到正虚以后,相应会产生病理产物。有虚中兼实、因虚致淤,产生病理产物消除问题。二是为了使补益药物用的时间可以长久一些,适合缓治、缓图。所以,能够使得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总的来说,三泻作用,既有协同作用,又有佐制作用。

具体来说,泽泻和熟地*相配伍,体现出它能够泄肾浊。以前说到肾阴不足可以产生肾浊,这是它协同的一方面。同时,有泽泻的淡渗,减少熟地*的滋腻。

泽泻

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功能利水渗湿,泄热祛痰。常用于水湿内停之尿少、水肿、泻痢及湿热淋浊等症

牡丹皮

牡丹皮为毛莨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味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第一,它有凉血、清热作用,特别治疗血热、虚热、阴虚骨蒸潮热常用。所以针对这个虚热内扰,它有清肾虚所产生的虚热作用。第二,它和山茱萸相配,山茱萸酸温,入肝、肾经,牡丹皮入肝经,能凉血,能制约山茱萸的温性。所以,它也存在既相互协同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茯苓

茯苓是淡渗利水的药,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和山药相配,使山药的补脾能够结合健运。单补脾,不健运,服用长时间可以使脾胃气机壅滞,用茯苓的健运和山药的补脾合作,体现出健运、补益相结合。而且茯苓丹参利水,也可以使山药补而不滞。这是方中用茯苓的含义。

综上分析,六味地*丸的组方独具特色,具有“三补三泻”的特点。佐药的三味和君臣药相配,体现了三补三泻兼顾,扬长补短。简略地说,方中以熟地*滋阴补肾,生精填髓,壮水之主,作为主药。山茱萸温肝敛阴,涩精秘气,山药益肺健脾而补脾阴,肝肾同源,养肝阴亦即补肝阴,土生万物,滋脾阴亦即益肾阴,二药共助熟地*滋补肾阴为辅药。主辅药能补肾、肝、脾三脏。但这三药补而腻滞,故又以泽泻宣泻肾经浊邪,以防熟地*补肾之腻;牡丹皮清肝泻热,以除山茱萸温肝敛阴之滞;茯苓淡渗脾湿,以免山药补脾中满之壅。六药相合,三补三泻,使此方有收有散,有补有泻,补而不滞,泻而不伤,成为滋补肾阴的代表方剂,可以大补元阴。

取自央视健康之路节目

“六味地*丸”适宜人群:

“六味地*丸”在人体肾阴虚的时候,服用效果最好!

肾阴虚有什么表现呢?

1、看舌头

如果舌质发红,舌苔薄,就可能是肾阴虚。(如果舌质白则是阳气不足的表现,要排除。)

2、看脉搏

您可以和以前自己的脉搏比较,如果最近跳得比较快,则可能是肾阴虚。肾阴虚脉搏的特征是细数,您可以在附近找个老中医,让他诊一下脉,看看自己的脉是否是细数。

如果在舌红、苔薄、脉细数的同时,出现以下症状,就可以服用“六味地*丸”了。

3、腰膝酸软

因为肾的位置就在腰部,腰是肾的宅第,如果肾阴虚,则会导致腰部感觉不正常。

4、头晕眼花

这种感觉是眼睛干干的,很涩,见到风还容易流眼泪,这是因为气虚不足,虚火上攻的缘故。

5、耳鸣耳聋

这种耳鸣是一种长时间的,声音很小的那种耳鸣,和您感冒发烧时的那种“轰轰”的耳鸣不同。

6、盗汗自汗

身上总是出虚汗,稍微一动就是一身,如果是晚上睡觉时出汗,那就说明阴虚得非常厉害了,有的人被褥都会湿的(夏天的桑拿天,无论是谁睡觉都会出汗的,这种不要包括在内)。

以上就是肾阴虚通常的诊断标准。

“六味地*丸”在生活中的几处应用:

1、熬夜

现代人的生活已经和古人大不相同,古人是跟着太阳的起落作息,现代人反过来了,晚上要熬到午夜过后,早晨又起得很晚,这样的作息时间肯定会对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

中医认为,夜属阴,如果您在夜里一直不休息,一直在活动,那么损耗的是您的阴气——身体的物质基础,这会引起身体的各种不良反应。研究者发现,上夜班的人群,所患的职业病非常有规律,比如他们的脂肪肝发病率远远高于非夜班人群,大家很不理解这是为什么,其实这就是身体在进行自我补偿而已。

所以,熬夜的人注意了,如果您感觉到了有前面我论述过的那些诊断指征,那就可以服用“六味地*丸”来进行调理了,它可以慢慢调整您身体的失调,使身体向正常的方向转化。

2、用脑过度

现在的工作学习节奏太快了,很多时候都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的思考,这是很伤肾的,长此以往,人的身体就会失常。

用脑过度跟伤肾有什么关系呢?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什么意思?就是说人体的骨头,骨头里的骨髓,以至于脊髓,直到大脑,都与肾有着密切关联。如果人过度用脑,就会产生耳鸣、疲惫无力、头晕、腰腿无力等情况,所以,想要改善用脑过度导致的身体失调,要从补肾下手,这个时候,可以服用“六味地*丸”,它可以补肾。

3、房事过度

对于房事过度伤身的这个问题,西方人不大重视。但是东方人的体质不同,房事过度确实会引起一些身体上的失调。

但是,“六味地*丸”不是壮阳药,它与壮阳药有本质的不同,有许多朋友都问我这个问题,就是“六味地*丸”是否能够让性能力更强等等。实际上,房事过度的话,人的身体会出现一些失调,“六味地*丸”是纠正这些失调的,它只能起到补充物质基础的作用。请记住,物质和功能是两回事。“六味地*丸”对人的作用是长期的,缓慢的,如果长期房事过度,那对身体的影响也是长期的,这时如果能够坚持服用一段时间的“六味地*丸”,就可以减缓身体的损伤程度。

4、粉刺

有很多青春期或者过了青春期的人,尤其是一些女孩子,脸上的粉刺很多,很痛苦,实际上这是一种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的表现。

正常人体内的阴阳本来是平衡的,但如果阴不足的话,就会导致阳过分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在体表表现出来,粉刺就是其中的一种。

所以,对于长粉刺的人来说补充体内的阴气,让人体阴阳能够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怎么做呢?服用“六味地*丸”,对体内的物资基础进行补充,使得阳气不至于过分亢奋,这样粉刺就可以消掉了。

当然,在服用“六味地*丸”的同时也可以用野菊花、枇杷叶各10克泡水喝,这样可以更快地解决粉刺问题。

什么人不适宜吃六味地*丸

第一,身体有湿热的人。

什么样的人身体有湿热?

诊断指征是:

1、舌苔厚,舌苔*腻(不是在吸烟和饮橙汁后);

2、胃肠里面胀闷,大便不成形。

第二,身体阳虚的人。

什么样的身体是阳虚?

诊断指征是:1、舌质颜色淡;

2、脉搏跳动多数是缓慢的;

3、下肢发凉,怕冷;

4、尿是清长的。

这部分人要先补阳(记住:所有的肾阳虚都是在肾阴虚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此时不要马上补阴),再补阴,或者两者同时进行。

第三,脾胃功能弱的人。

中医认为,“六味地*丸”中的主药熟地有滞腻的性质,长时间服用会导致脾胃不振,所以要慎重服用。

脾胃功能弱的人如何服用六味地*丸?

给大家提供一个方法:

配方:砂仁1个,“六味地*丸”(用量遵医嘱或说明书)。

用法:将砂仁捣碎,泡开水,来冲服“六味地*丸”。

这样砂仁的芳香之气可以振奋脾胃,就化解掉了熟地的滞腻之性,同时砂仁还可以引药气归肾经,一举两得。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请老中医给自己诊脉,看看是否适合服用“六味地*丸”进行调养。

参考书目:罗大伦《救命之方》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取自同仁堂健康课堂

中国药典版

六味地*丸(浓缩丸)

LiuweiDihuangWan

熟地*g酒萸肉60g


  牡丹皮45g山药60g


  茯苓45g泽泻45g

以上六味,牡丹皮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性成分;药渣与酒萸肉20g、熟地*、茯苓、泽泻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煎液滤过,滤液合并,浓缩成稠膏;山药与剩余酒萸肉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与上述稠膏和牡丹皮挥发性成分混匀,制丸,干燥,打光,即得。

本品为棕褐色或亮黑色的浓缩丸;味微甜、酸、略苦。 

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zaizaicz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