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中童传媒记者沐清
不久前,中童调研组在走访时发现了一组相互矛盾的说法和现象。矛盾点聚焦在母婴营养品在渠道端的表现。位于浙江义乌的一家母婴店的营养品占比高于30%,另一家位于宁波的母婴店营养品占比甚至高达55%;但同属于浙江省的一位代理商却表示目前卖营养品的压力会比较大。具体是怎么回事?背后反映出怎样的问题?营养品被称为“膳食营养补充剂”,作用是调节机体功能、平衡营养摄取,但并不能代替饮食和药物。近年来,营养品品类的销售占比逐年增长。有数据显示,年至年,营养品品类的销售占比分别为2.5%、3.9%、4.5%、5.6%。“五六年前奶粉注册制刚过的时候,营养品生意好做,很多奶粉厂商‘跳出来’改做营养品。”该代理商说,“而近几年营养品已经被做烂掉了。”据了解,市场上母婴幼儿膳食营养补充剂以中小品牌居多,“品项不行”,有部分消费者感到被忽悠。此外,据这位代理商反映,营养品价格高了,卖不动;价格低了,养团队、建设团队的成本压力大,这种情况在年表现尤甚。例如,内地的一家中型连锁门店去年营养品的销量是下滑的。毕竟营养品作为一个补充剂,并不是刚需产品,在整体收入下降的情况下,消费者最先砍掉的也是这部分消费。然而,真的只是因为价格吗?营养品是最考验专业性的一个品类,门店导购的专业性是否能够达到?位于浙江义乌的一家高端进口母婴店,虽然只有两家门店,但是去年在很多品类销售下滑的情况下,营养品却在增长。而该门店老板不但自己经常参加营养品品牌组织的培训,还会让店里的店员参加。目前该门店的营养品占比在30%以上,并且接下来的选品方向和侧重点也会放在营养品上。有业内人士指出,营养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是“非标”品,如果门店能切合消费者自身情况来销售营养品,从专业的角度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顾客的粘性就会增强;但是如果仅仅依靠价格促销,强买强卖,反而降低消费者对于门店的粘性,因此在终端依靠促销来销售营养品的门店,复购率微乎其微。看来“专业性”才是母婴门店卖好母婴营养品的制胜法宝。点个在看,发大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