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调养介绍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2012年下半年宁波抽检玻璃瓶装鲜奶合格率仅1481
TUhjnbcbe - 2020/6/8 16:30:00

2012年下半年宁波抽检玻璃瓶装鲜奶合格率仅14.81%


昨天下午,市食安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通报了2012年下半年我市乳制品的质量安全状况。通报显示,下半年抽检的乳制品中,酸奶、婴幼儿配方奶粉、纯奶的合格率均为100%,鲜奶的合格率较低,为68.66%。其中,家庭奶箱鲜奶合格率为50%,玻璃瓶装鲜奶合格率仅为14.81%。市食安办建议市民逐步改变奶箱订奶的习惯,选择超市等冷藏设施完善的场所购买鲜奶。


存在问题


家庭奶箱鲜奶合格率为50%


2012年下半年共抽检鲜奶(巴氏杀菌乳)、酸奶、纯奶(超高温灭菌奶)、婴幼儿配方奶粉4个品种乳制品608批次,不合格63批次,合格率为89.64%。4个品种中,酸奶、婴幼儿配方奶粉、纯奶的合格率均为100%,乳制品中的不合格样品均是鲜奶。其中鲜奶的合格率为68.66%。


这些样品分别来自大型超市、家庭奶箱、母婴店。其中大型超市抽检的鲜奶合格率为87.13%,家庭奶箱的鲜奶抽检合格率为50%。


不同包装的鲜奶,合格率也不同。其中袋装抽检合格率为84.21%,纸盒装为76.82%,玻璃瓶装为14.81%,塑料瓶装合格率为50%。


报告显示,鲜奶检测项目包括大肠菌群、*曲霉*素M1、β-内酰胺酶、三聚氰胺、苯甲酸、山梨酸、无机砷、铬等8项。鲜奶不合格原因是部分样品检出大肠菌群超标和β-内酰胺酶阳性。在63批次不合格鲜奶中,大肠菌群超标41批次、β-内酰胺酶阳性40批次。鲜奶*曲霉*素M1、三聚氰胺、苯甲酸、山梨酸、无机砷、铬6个项目均合格。


原因分析


常温下乳制品容易滋生微生物


据市食安办分析,造成鲜奶大肠菌群超标的可能原因包括:生乳在采集、贮存或运输过程中被污染;生产加工过程中消*杀菌不严;运输、贮存、销售鲜奶过程中冷链断裂导致微生物繁殖。常温下乳制品很容易导致微生物生长,家庭订奶户取奶不及时造成冷链断裂是鲜奶大肠菌群超标的主要原因。市质监局报告,2012年我市质监部门共进行鲜奶出厂检验335批次,合格率100%。


导致鲜奶β-内酰胺酶阳性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内源性的,即由奶牛体内的耐药菌株产生的,二是为降解牛乳中残留的抗生素而外源性人为加入的。但目前尚无科学的检验鉴定方法区别这两种来源的β-内酰胺酶。


消费提示


鲜奶家庭订户要及时取奶和饮用


根据鲜奶品质抽检结果的分析,市食安办建议市民逐步改变奶箱订奶的习惯,尽量选择在超市、便利店等冷藏设施完善的场所购买乳品。


对于确实想要订鲜奶的消费者,要及时取奶。因为奶箱直接暴露在外,无冷藏功能,而鲜奶需要2℃—6℃冷藏保存,家庭订奶户要及时取出奶箱中的鲜奶,以防微生物繁衍。


鲜奶要及时饮用,若不能及时饮用,请放入冰箱中(2℃—6℃)保存。鲜奶饮用前最好放在65℃—80℃热水中隔水浸泡20分钟,这样既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牛奶中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又可以有效灭活大部分有害微生物。当消费者发现乳品在高温环境下超时存放或感官性状异常时,就不要再饮用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年下半年宁波抽检玻璃瓶装鲜奶合格率仅1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