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调养介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曙光专题名中医谈膏方中医膏方的临床
TUhjnbcbe - 2023/7/28 21:30:00
<

每年的10月22日为世界传统医药日,今天我们请来全国名中医蔡淦教授和大家聊聊中药膏方的临床应用。

名中医简介

蔡淦,教授,主任医师,首届全国名中医、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高等院校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医院工作至今。现任上海医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导师,全国中医优秀人才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顾问等职务。

长期从事中医内科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始终工作在临床第一线,至今仍每周门诊3次,两周查房1次,为群众提供服务,为患者解除痛苦。临证遵循李东垣学说和“治中焦如衡”的学术思想治疗中医内科疑难疾患,以脾胃为核心调摄五脏。研制“莪连颗粒”、“肠吉泰”等院内制剂,疗效卓著,被媒体誉为“东方名医”。

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项。撰写论文篇;主编或编写教材、专著共57部,其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医内科学》获国家科技成果奖。

传统观念认为膏方仅用于滋补强身,适用于各种慢性虚弱性疾病。但实际上,膏方作为一种剂型,与其他丸、散、汤、丹等剂型一样,不仅能够补虚,治未病,也能治疗疾病。如何将中医膏方应用于临床?需注意以下3点。

1.掌握膏方的适应病证:

秦伯未:“膏方非单纯补剂,乃包含救偏却病之义”。因此膏方尚适用于急性疾病恢复期的调养以及手术后,肿瘤化疗、放疗后的调治,补中寓治,治中寓补。王绵之:“适用于病情比较稳定,需要一定时间服药,而处方也基本固定者”。需要注意的是,膏方不适用于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者。

2.遵循中医药学的理论处方遣药:

临床上应用膏方,首先要收集符合实际的“四诊”材料,取得对疾病客观情况的完整认识,此乃全面分析病情确保辨证正确的前提。然后将中医整体观运用到临床辨证,就是说在辨证时不仅要看到病证,还要必须重视病员的整体和不同病员的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只有从整体观念出发,全面考虑问题,才能取得比较符合实际的辨证结论。

慢性虚弱性疾病的临床证候虽多,但总不离乎五脏,而五脏之伤又不外乎气、血、阴、阳。“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其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因此其辨证应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但基于“气血同源、阴阳互根,五脏相关”的原理,各种原因所致的虚证往往又互相影响,由一虚而渐致多虚,由一脏而累及他脏,使病情趋于复杂,辨证时应加以注意。

3.处方用药应以补益为基本原则:

《素问·三部九候证篇》:“虚则补之”。在进行补益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必须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药;密切结合五脏的病位不同而选用方药,以增强治疗的针对性。例如:肺系病证主要按肺气失于宣发肃降之病机特点进行辨证论治,以复“肺主气,司呼吸”的生理功能。心系病证主要按血脉运行障碍和神明失司之病机特点进行辨证论治,以复“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脾(胃)系病证主要按中焦气机升降失常之病机特点进行辨证论治,以复“脾(胃)主运化、升清降浊”的生理功能。肝系病证主要按肝气疏泄不畅、肝阳升发太过、肝风内动等病机特点进行辨证论治,以复“肝主疏泄、藏血濡筋”等生理功能。肾系病证主要按肾阴、肾阳不足的病机特点进行辨证论治,以复“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骨、生髓”等生理功能。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是生命的本元。所以在膏方的治疗中又突出补益脾肾的重要意义。

慢性虚弱病患者因体虚卫外不固,易感外邪,而感邪后更易贼伤元气,处方又宜扶正兼顾祛邪;病延日久,气血运行不畅,而有血瘀者,又应佐以行气活血之品。“善补阳者,必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则源泉不竭;善补阴者,必从阳中求阴,阴得阳助则生化无穷。”因此膏方的脉案既要体现中医理、法、方、药的前后一致和君、臣、佐、使的配伍得当,还要做到:虚实兼顾、寒温得宜、升降并调、气血同治、动静结合。从而达到阴阳平衡,“以平为期”,“以和为贵”。

原标题:《名中医谈膏方

中医膏方的临床应用,记住3件事》

1
查看完整版本: 曙光专题名中医谈膏方中医膏方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