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自身身体健康,必须有一个健康的骨骼,而一些日常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则是决定骨骼是否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一旦骨骼功能受损,很多体内其他器官或者是系统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行,甚至会出现其他疾病,进而危害自身的健康。
医学调查显示,我国目前虽然有接近1亿的骨质疏松患者群体,但是目前自我知晓率却不足23%,很多患者在就医时,常常已经发展到不可控的地步了,因此患者们需要在生活中多观察自身的骨骼是否健康,身体常常会有几种提示。
骨质丢失,身体会发出3种“信号”,可及时观察就医
1、腿部“信号”
日常生活中,对于骨骼不好的朋友们来说,腿部是很容易出现乏力的情况的,这是由于骨骼中的骨量生成逐渐减少,导致骨性以及骨骼的支撑力逐步下降所致,在伴随着疼痛的同时,患者在走路是会时常感觉到无力,腿部用不上力气的感受,甚至还有可能出现走路不稳的情况出现。
2、背部“信号“
由于自身背部的骨骼分布比较复杂,所以当出现骨质疏松时这个部位也会展现出一些异常,像是驼背或者是身高逐渐变矮,这都有可能是骨质疏松搞的鬼。
3、胸部“信号”
胸部是由各大脏器组成的,而脏器所运行的空间是利用骨骼提供的,因此若是自身的骨骼出现问题,这些器官的运行或也会出现阻碍,尤其是需要通过扩张运动来呼吸的肺部,胸腔逐渐变小,也会影响自身的呼吸系统,导致胸闷的情况出现。
谭女士就是一位出现异常没有重视的骨质疏松患者:
今年49的谭女士家住无锡,马上就要到退休的年龄了,谭女士看着周围退休的同事拿着退休金出去游玩十分羡慕,想想自己是一个已经有2年病史的骨质疏松患者就满目愁容,当时年仅47岁的谭女士在得知自己确诊骨质疏松后十分不相信,医生告诉他身体其实早就有提示了,只不过她没有注意而已,当下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好自身骨质,避免进一步丢失。
谭女士知道骨质疏松这种疾病的可怕,于是就找了一位中医进行骨骼调养,后来这位中医给他推荐了食补的方法,后来经过半年的调节,谭女士的骨密度渐渐的恢复,连医生都称赞他的方法值得学习。
49岁女子独爱1“偏食”,从骨丢失到骨正常,骨科医生:值得学习
谭女士吃的一种“偏食”就是补骨叶苷,因为补骨叶苷是一种由多种补骨中草药组成的膳食,所以将其称为偏食也不为过,他可以对骨骼起到很温和的滋补作用,从根本上调节自身骨细胞的活性,在抑制自身骨流失的同时,加强骨量的生成,加强骨小梁的支撑作用,可以保证骨质之间的缝隙逐渐变小,起到缓解病情,提高自身骨密度的作用。
中医推荐的食补方,骨质疏松患者或可多学习
1、保持饮食的多样性
想必很多骨质疏松患者都知道要把控自身的饮食清淡,但是这要在保证骨骼摄入营养物质充足的前提下才能实行,因此需要患者保持饮食的多样性,为骨骼的代谢补充相应的营养成分。
2、烹饪方式要多加注意
骨质疏松患者不仅食物要少油少盐,饮食的烹饪方式也要选择以清蒸或者是水煮为主的清淡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很多食材因自身结构原因而导致的吸油吸盐作用,有效避免饮食对于骨骼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