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调养介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脾胃调养,古人有法
TUhjnbcbe - 2024/10/23 17:15:00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与胃互为表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气主升,胃气主降,共同化生气血,调养脾胃,十分重要。

1,调和胃气法:

1)需要做到饮食有节:不可过饥,过饥则无法供给营养;不可过饱,过饱则中焦气滞;不可饮食无规律否则会加重脾胃负担;不可偏嗜肥厚味及腐败食物则易生痰热、疮疡等。

2)注意饮食温度切忌过凉,过热:过冷,易伤脾胃阳气,产生湿邪;过热,导致气血过度活跃,对胃肠产生刺激。

3)做到细嚼慢咽:利于保护口腔粘膜及食道,且益于消化。

4)要做到劳逸适度:脾主四肢,过劳过逸,均会损伤脾胃元气,应适当进行锻炼和劳动。

5)常做摩腹叩齿:孙思邈《千金翼方》:“平旦点心饭讫,即自以热手摩腹,出门庭行五六十步。”

饭后热手摩腹并散步;摒弃杂念,全身放松,口唇轻闭,然后上下齿有节律的相互轻轻叩击,最好下。

2,长夏调养法:

脾胃在季节与长夏相应,长夏与湿气相通,日常起居应防暑防湿。

1)保持恬淡虚无的心态:长夏保持开朗的心情,不发怒;“思伤脾”,故不可思虑过度。

2)适度运动:运动前喝防暑饮品,防中暑;运动时间选早6时或下午5—6时,阳光不强;户外或户内及运动量据体质而定。

3)按摩保健穴位:选脾俞、曲池、足三里、阴陵泉、丰隆等穴位,起到健脾、清热、利湿的作用。

3,饮食调养法:

1)多食甘苦

《素问》:“甘入脾”,可多食粳米,大枣,等甘味食品药品,补益中气,滋养气血;苦味能泄火、能燥湿、能坚阴,故吃苦味食品药品能燥湿健脾。

2)少食酸味

酸如肝,五行属木,易克脾土

3)常食健脾消食之品

消食常用的有鸡内金、莱菔子、荷叶、山楂、麦芽等;健脾常用的有人参、党参、白术、山药、大枣、茯苓、薏米仁、莲子肉,芡实等。

4)健脾多食祛湿之品

如砂仁、陈皮、厚朴、赤小豆、蚕豆、绿豆、鲫鱼、鸭肉、冬瓜等,也可以在健脾利湿的方剂中经常使用淡渗利湿药茯苓。

1
查看完整版本: 脾胃调养,古人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