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人的肉眼只能观察到对方的外表,却无法知道其内部的变化,但是却依旧可以通过蛛丝马迹来获知这健康与否的信息。所以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或者他人是否健康,那么不妨多“望望”这身体的三处地方是否存在着某些变化。
学会看气血!
第一、瞧脸色
通常来说,一个人的脸色有红、赤、青、白这四种,其中红即是红润,如果你的脸色观之红润,那么就说明你体内的气血是充裕的,身体也是健康的,而如果你的脸色观之十分“红艳”那么这就属于是“脸赤”了,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赤脸”的问题,《遵生八笺》就说:“肝热者,颊赤也。”意思是如果我们的肝上火了,那么脸颊就会发赤。
那么如果我们脸色发赤了,要怎么调养呢?其实《遵生八笺》也给出了答案,原文如下:“养肝脏用嘘法,以鼻渐渐引长气,以口大嘘三十遍。以出肝邪气,去肝家邪热。”
意思是想调养肝脏的话,最好用口嘘气法,具体来说先用嘴“嘘”地一声吸入大量的空气,然后再慢慢通过鼻腔把嘴巴吸入的口气给缓缓排出即可。一般做三十次左右,便可排出肝邪,去掉部分肝脏的邪热。
再来我们说说青白这两种颜色,其实青白两色主要是受我们胆的影响较大,但如果你的脸色白皙且带有光泽的话,那么是很健康的。正所谓:“颜色光白兼青色者,胆无病也。”说的就是这个情况。
但如果你的脸色过于青白,甚至又青又白,那么就可能是你气血出了问题,这脸色过白,说明气血萎靡,而脸色过青则大可能是血气瘀滞。
因而想要改善血气,还得从脾胃养起,而至于如何养脾胃,我们先放下文来说。
第二、观举止
一个人要是身体出现了问题,那么他的行为举止便会将体内的“异常”所表达出来,当然举止也分内外,这个内举止,说的便是心态,一般而言这人的气血要是足够旺盛,那么他的心态也往往表现得十分乐观与开朗,因而才情风月自然也不会落于常人。
可如果这个人的血气过于萎靡甚至是常出现淤堵的话,那么他的内心就往往会出现一些阴暗面,这些阴暗面的出现不仅会让这个人的举止变得猥琐和怪异,甚至还会影响他的脾气,使他经常性地爆发出一些负面情绪。
当然这也不绝对,毕竟因为情绪和性格所表达出的举止,其实也和这个人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出现问题的话,那么人的血气自然也难以避免受伤甚至折损的问题。
第三、看形体
古人认为气血归脾胃运化,所以当运化得当之时,这血气便会帮助身体加快转运的效率并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协调,因此往往这人的血气一足,那么身材就不会坏到哪里去,像什么骨瘦如柴或者肥腻湿胖这些问题通通都不会出现。
而那些气血出现萎靡或者虚弱的人,他们的身体形态往往就不那么乐观,并且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也总是会出现易疲、犯困或是没精神的毛病,甚者有的人连话都是懒得说的。
脾胃弱,气血靡,面色又能好到哪里去?
古人常说:“脾胃为人后天之本,乃人体血气生化之源。”所以如果你的气血已经开始在外表现出不好的迹象,那么当务之急便是得先将这个脾胃给养养好。
俗话讲:“脾胃一老,青春难保。”看起来这似乎危言耸听,但是仔细研究下来,你就会发现事实往往果真如此。
如《内经》中便说:“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这里这个阳明脉便是我们身体的脾胃脉,大体意思就是说,脾胃脉一旦衰弱,那么脸庞就会发黑,头发也会开始慢慢掉落。
那么这个脾胃具体要怎么养呢?具体还得照着下面做。
想调和脾胃,滋养血气,照着下面做就对了
其实调理脾胃,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麻烦,饮食也不必太过于拘束,其实养脾主要得依靠调理来进行,而具体如何调理,还得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而脾这个脏器,它是身体中最讨厌懒惰的脏器,因为本身它就负责血气的转运,所以如果你时常偷懒,不喜运动,那么时间一久,这脾一懈怠,血气自然也会跟着萎靡下来。
所以想要在家养脾首先就得动起来,当然这个“动”并不是让你疯狂地去运动,而是得循序渐进,以静缓来养运动,简单点说,就是养脾的动作不会太难,只需要记得符合“缓”这个理念就可以了。而具体如何缓,让我们照着下面来慢慢进行。
第一:做对养脾操
如果你在生活中经常躺着或者工作时常处于久坐的状态,那么自然这气血的流通就会渐渐变差,因此便会造成两个问题。首先是会使身体常常容易疲惫或者精神不振,其次还会令胃肠的蠕动变得缓慢,进而影响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像这样如果持续时间久了,便会让我们的身体获取不了足够的营养,而同时这些吃下去的食物还会堆在身体里静静地转化变为积食、痰湿等等伤害身体的因素。
于是乎这样一来,即时你再怎么养,也收效甚微,但要如何改善呢?有句话说就得对:“管住嘴,迈开腿。”这句话不仅适用于瘦身,同样也适用于健脾,但如果你生活实在太累,或者不喜欢迈开腿,那么就建议学学下面这个“胃动力操”,来把脾胃给激活起来。
第二:冬季补气血组合
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一个非常适合冬季的组合:黑米酒+芝麻丸!
黑米酒是最好的养生酒,白酒太烈,度数太高太过辛温,容易伤胃伤阴血;啤酒阴寒之性太重,伤脾胃;葡萄酒虽然酒精度数不高,但不是粮食酿造,补养气血的作用较黑米酒还是要差一些。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黑米酒有「行药势,杀百邪毒气、通血脉、厚肠胃、养脾气」,用黑米酒搭配补气血的药,既可以防止上火,又可以把气血快速带到它该去的地方。
黑米酒就是进补前的开路先锋,也是药引子,能够把全身的经络打通,它通行全身,四肢百骸、血脉经络无所不及,它能够快速把药效带到该去的地方,并且能够增强药性,使药性更有效地发挥。
况且冬天喝酒还有助于阳气生长!
遵生八笺记载:每清晨吃葱头酒一二杯,令血气通畅。
这种吃法真的很高级的,老祖宗的智慧真是令人佩服,大家都知道葱有通阳发汗的作用,吃了葱后全身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瘀滞的气血都被疏通开来;配上黑米酒又能助他一臂之力,温通阳气的效果很好,使那些风、寒、湿都靠边站。
黑米酒是用血糯米酿造,五谷本身就可以健脾补气血,又是种子,蕴含着生机,而糯米性味不寒不热,尤其擅长补中益气,益脾和胃,还能安神助眠,做成酒之后更能养脾胃、补气血、通经脉、助睡眠,一举多得,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养生酒。
每天早晨,温热25毫升左右,小口慢饮。喝完你会觉得周身温暖、充满力量,绝对不会出现早晨昏昏沉沉、无精打采、周身乏力的情况。
女生要是平时脾胃虚寒、容易腹泻、寒湿重、体寒宫寒、来大姨妈时肚子冷痛,最好在黑米酒加红糖10克、两片生姜,暖宫活血的作用更强,可以温经通络,让胞宫温暖、气血畅通起来!
心情不好、睡眠不好喝也很爽,心情不好的时候喝,就等同于吃逍遥丸,喝完肝气舒畅,肝火就少了,自然睡觉也就安稳了。
如果你平时进补容易上火,那你可以早上先喝点黑米酒,再吃一粒芝麻丸,这样脾胃的运化能力强,气血经络也通了,气血才补得进去。
补气血首选当然是黑芝麻了。黑芝麻含有糖类、维生素、铁、铬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补肝肾、滋五脏、益精血、润肠燥”等,是滋补佳品。但是还有锦上添花的一笔。在黑芝麻里稍加一些盐,就能「引药入经」,将黑芝麻的补益作用直接引到肾经,比单吃黑芝麻糊的强太多了。
九蒸九晒黑芝麻丸
据晋朝葛洪道长所著古书《抱朴子》记载,黑芝麻只有经过九蒸九晒,才能充分发挥养生功效,此法后来受到药王孙思邈和药圣李时珍的推荐。九蒸九晒黑芝麻的古法工艺据今已有近年的历史。
那么,为何要如此麻烦地反复九遍蒸和晒呢?九蒸九晒,经常用来炮制比较珍贵的药材,以补品为主。此法作用于芝麻,首先,是为了使芝麻易于消化。
我们平时吃芝麻,通常是炒一炒就吃了,其实此时的芝麻仍接近于生芝麻,因油腻而难以消化。从肠胃中走过一遭,人体未得其福,反受其害。经过九蒸,芝麻里的营养成分能够彻底分解,油腻性大为降低,更利于人体吸收。
食材:黑芝麻克,蜂蜜各45克;
制作工艺:
每次将5斤饱满的黑芝麻,用水洗净,放在笼筐上蒸熟,晒干,再蒸一遍,再晒干,这样重复蒸晒九遍后,芝麻皮自然脱落,去掉,将剩下的芝麻仁炒香,将芝麻处理成微粉。再用白蜜调和,做成约10克的蜜球。
关于芝麻的好坏区分
市面上芝麻有3种,一是油麻、二是糠麻、三是糠麻兑在油麻里;
油麻质量上乘,颗粒饱满,芝麻香气十足,价格最贵;
糠麻颗粒干瘪,食之口感苦涩,无芝麻香气;糠麻兑油麻,要看兑了多少在里面,兑的少越多,口感越差。这款黑芝麻丸子全用了上好的油麻制作,每天两丸,早晚各一丸。胃好的饭前吃,胃不好的饭后吃。黑米酒搭配黑芝麻,这个冬季把你的气血补起来!
补气血是很讲究天时地利的,同样的食疗方,时间不同、搭配不一样,效果都会不一样,跟着节气的变化来调整会更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