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长假后的首个工作日
同时也将迎来24节气中的
第17个节气——寒露
受阴雨和弱冷空气扩散影响
今天气温在19~23度之间,体感较清凉
周四以后,上海受地面弱高压的影响
以多云天气为主
周四和周五的最高气温有小幅上升
可达到27度左右
今日天气
台风动向
今年第19号台风“海贝思”于昨天下午由强台风级加强为超强台风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7级以上(65米/秒)。预计,“海贝思”将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还将有所增强,9日以后将转向西北或偏北方向移动,趋向日本南部一带。未来“海贝思”对我国近海海区无影响。
未来几日天气
10月9日星期三:多云转阴,19~24℃
10月10日星期四:多云,20~27℃
10月11日星期五:多云转阴,21~26℃
10月12日星期六:多云转阴,21~25℃
寒露三候
初候鸿雁来宾
寒露节气之后
你可以看见天空中的鸿雁
成群结队南迁
它们时而排成一字形
时而排成人字形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天气进入深秋,寒气开始逼人
雀鸟们都躲藏起来
而海边出现了很多蛤蜊
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相似
所以古人以为蛤蜊是雀鸟变成的
三候菊有黄华
说的是寒露将要谢幕时
漫山遍野的菊花彷佛约好似的
一夜之间凌寒怒放
给肃杀凄凉的深秋涂抹上了一丝勃然生机
寒露习俗
登高
众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寿。
观红叶
寒露时节,秋风飒飒,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漫步在通幽曲径上望山坡,便会看到一簇簇、一片片红叶。
秋钓边
每到寒露时节,气温快速下降,深水处太阳已经无法晒透,鱼儿便都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游去,便有了人们所说的“秋钓边”。
斗蟋蟀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斗蟋蟀儿的高潮期。蟋蟀儿也叫促织,一般听见蟋蟀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
吃花糕
寒露节气一般与重阳节在时间上相近,因而九九登高之后,有吃花糕的习俗。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干果。
饮菊花酒
寒露节气,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就有饮“菊花酒”的习俗。
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在寒露这一天,古人有时还要取井中的水用来浸造滋补五脏的丸药或药酒,而今天大家则喜欢多饮枸杞菊花茶。古时人们会用寒露后新上的枸杞泡澡,这样做可以使人精神焕发。
寒露养生
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因此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
研究发现,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就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可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适时添衣
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人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
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
同时,还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早睡早起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
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因此,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当做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有“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论断,就是告诉人们秋季养生的道理。
预防疾病
此时,早晚温差逐渐明显,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类风湿、肌肉劳损等疾病患者易因天气变化而症状突出,需要密切留意天气变化,随身增减衣物以保暖,并适当注意药物和食疗的应用。
饮食调养
饮食适宜多吃山药、萝卜等“根”菜。山药既是中药,也是美食,是大家熟悉的滋补品,易得而味美,多食有益,补肝肾而能治足跟痛等。过食辛辣易伤阴精,辣椒、姜葱蒜类辛辣物当少食之。
天气渐冷
大家要注意加衣哦~
资料来源:上海发布、央视新闻、新华社、健康气象
编辑:尉澜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