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的说法最早源于汉代,在西汉的《礼记·内则》中已有记载,称为“月内”,当时就是产后必须有的家庭仪式,现已演变为中国传统习俗。
“坐月子”的传统不一定都合理
古代传统对“坐月子”有着许多严苛且不科学的“规矩”。
比如,月子期间产妇要房门紧闭,不能通风,不能穿拖鞋,脚后跟不能露在外面,不能洗头洗澡,不能刷牙、梳头等,饮食方面还要求产妇不能吃水果和蔬菜,不能喝白开水,甚至有产妇不可探视产妇、产妇不可外出、产妇不可进庙宇等荒唐的说法。
“月子究竟应该坐多久”这个问题也有许多不同的观点。
许多人以为“坐月子”就是休息一个月,但实际上,产后经过一个月的休息调整,身体许多器官还未得到完全复原。现代医学一般建议产妇“坐月子”需6周,即42天,也就是所谓的“产褥期”。
“月子餐”到底怎么吃
月子期间的饮食不仅关乎产妇的产后康复进程,而且还会影响乳母对小宝宝的哺乳,因此要科学合理地做好、吃好“月子餐”。
月子期间产妇饮食要“多餐、多样、多汤”。
一日三餐的传统进餐模式不适于产妇,尤其是产后初期,应鼓励适量多餐,将进餐次数增至六餐,以促进营养的吸收,也有助于保持适当体重。
月子餐食材应多样化,每天食材种类至少超过12种,并且要荤素搭配,粗细搭配,营养均衡。
月子期间每餐必有汤,如鲫鱼汤、猪蹄汤、排骨汤等汤品味道鲜美,易消化吸收,还可促进乳汁分泌。月子餐烹调方法上多采用蒸、炖、焖、煮,不宜采用煎、炸的方法。
月子期间切勿盲目进补。将中药和食物结合起来的食疗药膳,确实有改善体质、滋补养生的功效,尤其是产妇在月子期间倘若应用得当,可起到营养、调理、治病的多重功效。而盲目进补,会影响产妇康复,严重者则会损害产妇本就虚弱的机体。
因此,月子期间食疗进补要做到“三结合”——结合个人体质的差异,结合季节,结合产后不同阶段所出现的症状,做到辨证施食,科学进补。
比如,产后阳虚质者应以温补脾肾阳气为主,适当多吃一些温阳壮阳的食物,如羊肉等;
产后血虚型的妈妈宜适当多吃甘、平、辛温食物,可选富含铁质的动物肝脏及血制品为主,再加含量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C等食物配合调养,可选用墨鱼炖乌鸡、当归羊肉汤、当归煮鸡蛋、菠菜鸭血汤等食疗方;
产后初期当以排除恶露、促进伤口愈合为重点,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过早进补反而影响今后乳汁的分泌;
产后第三、四周时月子餐应以补益精血、通经下乳为主,适合应用木瓜鲫鱼汤、花生炖猪爪、丝瓜鲫鱼汤等益气健脾、通调乳汁的食疗方。
月子餐那些需要科学澄清的“规矩”
产妇坐月子期间不能吃盐吗?
事实上,这个观点是错误的,钠盐是人体必需营养素,钠离子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人体缺乏钠盐的话,许多新陈代谢将受到影响。
况且,食盐是碘的主要食物来源,不吃盐势必导致产妇碘缺乏,不仅影响产妇身体康复,也会给哺乳中的宝宝智力发育带来不可逆转性的损害。
因此建议,产妇可以食盐,只是每日用量需控制在6克以内。
喝月子米酒能够让产妇的奶水质量更好吗?
其实,无论是什么样的酒都含有一定的酒精成分,酒精会对身体产生强烈的刺激,影响产后子宫的修复、体质恢复及消化功能,酒精非但不能促进乳汁分泌,反而会抑制泌乳反射,导致泌乳量一过性降低。
因此,产妇在月子期间尽量不要喝任何形式的酒。
作者:蔡 骏上海中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
本文首发:家庭用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