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制定的“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明确指出,生命的最初6个月应对婴儿进行纯母乳喂养,之后添加辅食并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2岁以上。
但是母乳怎么喂?配方奶粉能不能取代母乳?母乳要喂养多长时间?什么时间开始添加母乳之外的食物?……一连串的问题,众说纷纭,让人感到迷惑。记者为此咨询了相关专家,希望为年轻父母们指明母乳喂养中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以“貌”取乳前奶被弃掉
有些妈妈将奶水挤在杯子里,看起来比牛奶稀一些,就误以为这样的奶水在营养上一定比不上浓厚的奶水,事实并非如此。不同时期分泌的乳汁分为初乳、过渡乳和成熟乳,每次哺乳时的乳汁分为前奶和后奶。各个时期分泌的乳汁稀稠程度和外观不尽相同,但是每种奶水都各有其用。
产妇分娩后一周内分泌的乳汁为初乳,量少却非常珍贵。有的初乳略显黄稠,有的显得清亮。看似不起眼的初乳,实则营养丰富,其含有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以及各种生长因子,保护刚来到人世间的宝宝,防止感染,增加抗病能力。因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胡萝卜素)所以颜色偏黄,又因含蛋白质及有形物质较多因此质地粘稠。
过渡乳,一般是母亲产后7~14天分泌的乳汁。与初乳相比,过渡乳的分泌量有所增加,但营养成分根据婴儿的需要发生些许变化,所含蛋白质量和免疫物质逐渐减少,脂肪和乳糖含量逐渐增加,是初乳向成熟乳的一种过渡。
婴儿出生14天以后,产妇分泌的乳汁称为成熟乳。成熟乳的分泌量大,母亲能够明显感觉到乳房充盈和溢奶,就是俗称的“下奶”。成熟乳中各种营养素的含量比例适当、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物以及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并含有帮助消化的酶类和免疫物质而优于其他乳类。成熟乳中含有适合婴儿消化的各种元素,如钙磷比例合适易于吸收,铁易于婴儿吸收等等。相比其他动物乳,最适合人类的婴儿食用。
此外,妈妈的奶也分前奶和后奶,前奶量大,含蛋白质、乳糖和矿物质多,因此外观显得略稀;后奶含的脂肪比较高,能够提供大量的能量,外观显得比较浓。无论前奶还是后奶孩子都要吃,
这样才能长得快、才能全面吸收营养。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天然食物。因此,以“貌”取乳,切不可取。
误区二:产后没奶奶粉来凑
有很多妈妈怕产后第一时间没有奶水,医院待产。实际上,只要是健康的、营养良好的母亲都可以自己哺乳,只有母亲或者婴儿出现特殊情况,才需要在医师指导下部分或者
全部添加配方粉。
很多产妇总抱怨自己“没奶”,其实“没奶”是个误解,超过90%的母亲有能力分泌充足的乳汁喂养孩子。那么奶水从何而来?很简单,通过孩子对乳头乳晕的吸吮刺激。这种吸吮刺激,会使得产妇大脑垂体产生催乳素,刺激乳房生产乳汁。孩子对乳房的吸吮越多,母亲分泌奶量会逐渐增加。
奶水少新生儿吃不饱,也是家庭最常见的一种担忧。实际上,宝宝第一天的胃容量非常小,也就相当于一个小玻璃弹球,几滴初乳已可满足所需营养。而且,宝宝初生的两三天里并不会太饿,这几天里他们正忙着排出胎便和肺里的羊水,所以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也属正常情况。
另外,从生理上讲,人的身体不是机器,刚刚生产就能迅速产乳,产妇的身体需要时间调节。此时,产妇最需要支持,“你没奶,先给孩子吃点奶粉”等话语最容易影响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如果家庭或医生给予更多的指导,让新生儿更多的吸吮刺激,慢慢奶水的产量就会增加。对于母乳喂养,每个新妈妈都应有自信。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带着口粮来的,妈妈不缺乏泌乳喂养自己孩子的能力,关键是能否相信自己,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当然,这不仅要靠新妈妈自身信心的挖掘,也需要外界,尤其是亲人给予更多的信任和鼓励。
更重要的是,母乳喂养不仅可为新生儿提供免疫物质,还可密切母子感情。十月怀胎,胎儿在母亲子宫里面会听到母亲的心跳声;当母乳喂养时,孩子的头部紧贴目前的胸脯,还会听到熟悉的母亲的心跳声,这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精神上的抚慰,是其他喂养方式无法替代的。
误区三:唯母乳至上
与急于添加配方粉的观点相反,还有些妈妈对母乳极尽推崇,甚至形成了只有母乳喂养好,母乳至少喂养到2岁,期间什么都不用添加等有些极端的观念。这样的做法显然也是不可取的。
据世界卫生组织《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建议:在生命的最初6个月应对婴儿进行纯母乳喂养以实现最佳生长、发育和健康。之后,为满足其不断发展的营养需要,婴儿应获得营养充足和安全的补充食品,同时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以上。
总体来说,婴幼儿食物可分为三种形态:液体食物(母乳或配方粉)、泥糊状食物(或半固体食物),和固体食物。这三种形态的食物,在婴幼儿喂养中发挥不同的作用,相互之间需要衔接喂养。
液体食物主要指母乳,更具体地说是健康的、营养良好的母亲的母乳。母乳的含水量达到88%,完全满足6个月之内婴儿对水分的需要,即使在炎热的日子里,通过增加母乳喂养也可获充足水分,不需要额外添加水或液体。如婴儿每天排尿次数不少于6次,尿液呈淡黄色,即说明婴儿获得了足够的水分。
婴儿6个月前与6个月后相比,母乳所含能量、蛋白质、铁等营养的总量大致相同。但6个月之后婴儿对能量和营养元素的需求增大,母乳的分泌量不可能继续增加,因此应继续母乳喂养并同时添加辅食。根据婴幼儿生理成熟度的发展情况,一般在日历年龄6个月时,开始为婴幼儿添加泥糊状食物。实际上,泥糊状食物是液体食物向固体食物的必要过渡。母乳+泥糊状食物,是这一阶段婴幼儿的主要食物,也是营养的重要保障,可防止营养不良和生长迟滞。
一般在日历年龄8-10个月时,固体食物出现在婴幼儿的菜单中,乳类和泥糊状食物渐进的退到次要地位。固体食物包括磨牙类食物,但应注意以松脆为主。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卡食、或怕脏怕浪费,而延后添加固体食物的时间;还有些家长添加固体食物没有规律,想起来就喂喂,没空就算了。这些都有违“均衡膳食、自然食物”的基本原则。
上述喂养行为上的偏差,往往导致孩子偏食、拒食、过食等不良后果,同时,与1-3岁阶段婴幼儿容易出现营养不良、个矮消瘦、佝偻病等现象也有关系。
还有些家长忽视添加食品的重要性,却对所谓的补品、营养品、保健药品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