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调养介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六医middot养生堂冬补,如何
TUhjnbcbe - 2020/12/29 8:17:00

  冬天到了,不少人开始忙着进补,给寒冷的身体增添一些温暖。吃些什么样的食物,能使身体更暖和?又有哪些进补的误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冬补”的话题,了解如何在冬天科学进补,调养出安度一冬的好身体。“冬补”要讲原则
  
  中医认为,冬天是身体“进补”的大好时节,民间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谚语。这是因为进入冬季后,人体新陈代谢减慢,消耗相对减少,冬令进补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保持体温,增强抵抗力,从而扶正固本。
  然而,许多人只知要“补”,却不知如何能“补”或如何“补”好。如果能把握以下几个原则,“补”起来才会真正有效。
  
  ●切勿盲目进补
  进补不是男女老幼齐上阵,无差别地统一补,应根据体质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那么身体状况优良的人也可以选择不补,而对一些正处疾病中的人,也应暂时不补或少补。比如,患有感冒、发热、咳嗽等的人,因各种疾病导致肾功能不全者等,应听从医生建议;对伴有各种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来说,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如果摄入太多,可能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经常饮酒有胃热的人以及高血压患者最好少补点牛羊肉;对于无疾病且身体强壮的人,如果过量进补,会产生口干舌燥、鼻孔出血等症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平时就吃得不错,如果此时再大量进补,身体内热加重,外出遇到风寒,往往就容易感冒。
  ●冬补前先引补
  冬季进补时,最好先做引补,即给身体先打好底子,使肠胃有个慢慢适应的过程,之后再进补就可增加滋补效力,以防发生“虚不受补”的情况。像久病体弱的老年人,或脾胃虚、消化差的人,服用滋补药不仅达不到补虚效果,反而会出现腹胀便溏、恶心呕吐。脾胃虚寒的人要注意先健脾胃。如喝淮山芡实瘦肉汤、花生*豆煲猪脚等。特别提醒生活在南方的人,因气候和环境影响,许多人身体会有湿热症状,不宜直接进补。是否有湿热可以通过“舌苔”直观判断,“*苔”一般代表热,“厚白苔”则表示湿,这些情况意味着身体必须先清热除湿再进补。
  ●按体质进补
  不同的人有不同体质特征,对补品也有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适应和耐受程度。常言道,是药三分*,对于普通人而言,大多不了解自己的体质是寒是热,是虚是实,即使是同一个人,不同季节,不同时节,体质也会有变化。所以,特别提醒大家,最好不要随便用中药材进补,进补前一定要咨询医生,选择适合自身体质的进补食物和进补方法。
  补气是针对气虚体质。平时运动后冒虚汗、说话无力、精神疲乏等,建议食用些有益气健脾功效的食物,如大米、糯米、花生、山药、红枣、胡萝卜、豆浆、鸡肉等。饮食上也可添加红参、白术、*芪、五味子等中药材。
  补血是针对血虚体质。有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嘴唇苍白、月经量少且色淡等体征,可选用动物肝脏、鱼肉、龙眼肉、桑葚、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等。补血的中药材有当归、熟地、白芍、阿胶、首乌等。
  补阳是针对阳虚体质。有手足冰凉、怕冷、腰酸、夜间尿多、性机能低下等体征,可食用温肾助阳的狗肉、羊肉、虾类等。中药材可选用鹿茸、杜仲、韭菜籽、蛤蚧等。
  补阴是针对阴虚体质。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夜间盗汗、午后低热、妇女白带增多等,可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木耳、梨、牛奶、鸡蛋、葡萄、白菜等。中药材如白参、沙参、天门冬、龟板、冬虫夏草等。进补之道——食物
  ●羊肉暖中祛寒,温补气血
  
  羊肉性温而不燥,具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的功效,冬天吃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可谓一举两得。
  ●怕冷多补充钙和铁
  人怕冷与机体摄入某些矿物质较少有关。如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血液中缺铁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现为产热量少、体温低等,因此,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贝壳、牡蛎、沙丁鱼、虾等,含铁的食物主要为动物血、蛋*、猪肝、*豆、芝麻、黑木耳等。
  ●补充维A维C可御寒
  寒冷气候使人体维生素代谢发生明显变化。增加摄入维A和维C,可增强耐寒能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维A主要来自动物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C则主要来自新鲜蔬果。
  此外,很多人一到冬天就容易发生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出血、大便秘结等症状。这是由于冬季人体摄入的新鲜蔬果偏少,体内缺乏维C。因此,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还应该多吃些大白菜,它不仅是时令菜,而且性温。进补之道——粥品
  ●糯米粥御寒又养胃
  
  糯米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吃了能补养人体气血,滋养脾胃。在寒冷的冬天,吃点糯米粥可以御寒又养胃。
  ●吃腊八粥,养养脾胃
  
  冬季大鱼大肉之后,别忘了吃腊八粥,养养脾胃。《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穣、松子及白糖、红糖、索索葡萄、以作点染。”上述食物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
  ●冬季祛风湿粥
  冬季祛风湿粥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准备桂枝10克、大米克、葱白2根、生姜切3片。桂枝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10分钟左右,再水煎取汁。把大米放入煎好的桂枝水中熬煮,当粥快熟的时候,把洗好的葱白和姜片放入锅中,再煮两开即可。连续食用3-5次。
  ●暖气屋里喝点润肺粥
  如果整天处在有暖气的屋里,那么不妨多吃点润肺的食物,像百合、梨、蜂蜜等。另外的话,喝点梨子粥也不错。梨子2个,洗干净后连皮切碎,再与粳米克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用小火熬成粥,当粥浓稠时,放入适量冰糖即可食用。此粥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之功效,非常适合冬天口鼻干燥的人。进补之道——靓汤
  ●鸡汤——冬季第一汤
  鸡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补脾开胃,增进食欲,此外还有温阳补气、增强免疫力的功效,有“济世良药”的美称。公鸡和母鸡的食疗作用稍有区别:公鸡属阳,温补作用较强,比较适合阳虚气弱者食用。母鸡属阴,比较适合产妇、年老体弱及久病体虚者食用。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指出,科学家发现鸡汤具有缓解感冒症状以及改善人体免疫机能的功效。这是因为鸡汤能够有效地抑制人体内炎症以及黏液的过量产生,有助于减少鼻腔堵塞和喉咙的疼痛感,咳嗽次数也会相对减少。
  鸡汤中加入不同药材,具有不同的滋补功效。加入生姜,可滋补强精、缓解感冒、提高人体免疫力;加入枸杞能平补阳气,有助于人体阳气生长,抵抗严寒;加入*参可治疗脾肺虚弱、气短心悸,增强造血功能,对于冬季畏寒体质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加入*芪,可补气补虚,增强机体免疫力,还可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
  ●体寒多喝海带排骨汤
  
  骨头中的特殊养分以及胶原蛋白可促进微循环,而加入海带会使排骨汤食疗效果加倍,海带含有碘、铁、钙、胡萝卜素等人体所需要的成分。从中医角度来说,生长于深海中的海带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抗寒能力。因而,冬季食用海带,可增强人体的抗寒和壮阳作用。该汤尤其适合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和体寒的女性朋友。
  ●当归生姜羊肉汤补阳气
  《金匮要略》中有一道补阳佳品——当归生姜羊肉汤。做法是,先把克羊肉切成小块,在热水加酒中煮,去血沫和膻味,再将30克生姜切成片和15克的当归连同羊肉一块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煨炖到羊肉酥软,再放入适量的盐煨炖10分钟左右即可起锅。〖小贴士〗温补的家常冬补饮食
  ●猪尾黑豆汤
  材料:猪尾1条,黑豆克,黑木耳50克。
  做法:猪尾刮净皮毛,冲洗干净,切成小块,木耳先浸发,然后把2样材料和黑豆一齐放入煲内,加水4-5碗,煲3-4个小时,出锅时加少许食盐调味。
  功效:猪尾是壮腰补脊椎的胶质食材,黑豆滋阴、补中益气,黑木耳富含蛋白质、多糖类以及灰分。在灰分之中有很珍贵的硫、磷、镁、钙、钾、钠等,可以防血管硬化。
  ●银耳鸡汤
  材料:鸡1只,姜片少许,银耳50克,红枣6枚。
  做法:把整只鸡与银耳、蜜枣一起放入煲内,加水6-8碗,煲4-5个小时,出锅时加少许食盐调味。
  功效:银耳能润肠胃、和血止血,且不含胆固醇;配以鸡肉煲汤,补益兼滋润;再配以红枣,则更加清润。
  ●*参红枣茶
  材料:*参、红枣、陈皮。
  做法:选用*参15-30克,红枣5-10枚,一起煎汤饮用。也可以加入陈皮2-3克以调胃气。
  功效:可以治疗病后脾虚、食欲不振、四肢肌肉乏力、贫血、心悸等症。
  ●姜汁牛奶
  材料:牛奶、姜汁、白糖。
  做法:最好的做法是用-毫升鲜牛奶,加一调羹生姜汁和少许白糖放入锅内,盖上盖子蒸适当时间后饮用。
  功用:有散寒、和胃止呕的功效。每天喝1杯,手脚之寒气便会渐渐消失。姜汁甜牛奶也可以用于治疗虚寒性胃痛噎膈反胃、呕吐、嗳气、泛酸等肠胃不适的症状。
  ●川芎白芷炖鱼头
  材料:川芎、白芷、鱼头1个。
  做法:鱼头洗净,加入3-9克川芎以及6-9克白芷(两者都不宜过多),放在煲内一起炖即可,在食用时可加少许食盐。
  功用:川芎白芷都能够活血、行气、祛风,再配上味甘、性温的鱼头,更相得益彰。此道食谱可治疗四肢疼痛。

手机

1
查看完整版本: 六医middot养生堂冬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