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补不进去的原因,在于脾胃虚弱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要想吃进去的补品转化成我们需要的气血,一定要脾胃健运。通常这五种人,因脾胃不好,会出现补而无效:■脾胃气虚这类人常常表现为倦怠乏力,大便溏稀,食欲减退,神疲懒言,食后腹胀,脘腹隐痛,遇劳而发,口淡不渴,面色萎*,排便无力,舌淡或伴齿痕、苔薄白,脉弱无力。对于脾胃气虚的人来讲,冬天进补的重点应是先健脾益气,尽量搭配甘温补气的药物,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才能更好地吸收与调养身体。■脾胃虚寒这类人常常表现为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面色晄白,口唇色淡,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讲,冬天进补的重点应该是温中祛寒。■脾胃阴虚这类人常常表现为饥不欲食,肌瘦肤热,唇干少饮,脘腹痞胀,夜剧昼静,大便偏干、排出无力,手足烦热,嘈杂不适,舌质嫩偏润、苔少。对于脾胃阴虚的人来讲,冬天进补的重点应是甘润滋阴。■脾虚夹湿这类人常常表现为肢体困倦而重,或头重如裹,胸闷腹胀,食欲下降,口中粘腻无味,便溏,舌苔白腻。对于脾虚夹湿的人来讲,冬天进补的重点应该是健脾祛湿。■脾虚肝郁这类人常常表现为胁肋胀满疼痛、或胃脘满闷,嗳气反酸,食少纳呆,口苦咽干,咽部异物感,大便溏薄,情绪焦虑或精神抑郁,睡眠欠佳,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对于脾虚肝郁的人来讲,冬天进补应的重点应该是健脾理气、疏肝解郁,先把郁结的气机给打通、理顺,先通后补,边通边补,这样的进补才能奏效。相反,如果一味地补气,就容易出现越补越堵的情况,加重原有的不适症状。上述这五种情况是补而无效的常见类型。冬季的进补养生很重要。进补前一定要辨证好自己的体质,调理好脾胃。这才是冬季进补的关键。02
5道药膳,调治脾胃各种虚
■补中气:*参*参白术茯苓汤材料:*参20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鸡1只。(2人份)
做法:
①鸡洗净切块,焯水备用;
②将*参、白术、茯苓、鸡块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煮沸后,文火熬至烂熟,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补气。
■温中阳:干姜
干姜胡椒猪肚汤材料:猪肚半斤,胡椒5克,干姜5克。(2人份)
做法:猪肚洗净,置砂锅中,加水适量;加入以上调味料,以文火炖后即可服用。
功效:温中散寒。
■养脾阴:山药
山药石斛水鸭汤材料:水鸭1只、沙参30克、麦冬30克、玉竹30克、山药30克、石斛30克。(2人份)
做法:将水鸭、药材共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慢火煮至肉烂熟,适量盐调味,食肉喝汤。
功效:健脾益胃、滋阴生津。
■祛脾湿:南芪
五指毛桃鸡汤
材料:鸡1只、五指毛桃30g、炒薏苡仁30g,生姜3片。(2人份)
做法:将鸡焯水后,与洗净的五指毛桃、炒薏苡仁、生姜共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慢火煮至肉烂熟,适量盐调味,食肉喝汤。
功效:健脾祛湿。
■理胃气:佛手
佛手*参猪骨汤材料:佛手15克、*参20克、猪骨克。(2人份)
做法:将猪骨、药材共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慢火煮至肉烂熟,适量盐调味,食肉喝汤。
功效:疏肝健脾,理气补气。
如果你想加入阿佘靓汤粉丝大家庭,了解更多时令养生小知识,请扫码或者长按识别即可添加阿佘靓汤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