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
今日霜降,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霜降时节,秋燥明显,燥易伤津。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认为“补秋”比“补冬”更要紧。在此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饮食:补冬不如补霜降
“霜降”后一般是进补的好时候。
1、防秋燥
秋末时节,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秋季燥邪易伤人体津液,津液耗损,就会出现燥象。因此,霜降养生,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多吃防秋燥的梨、苹果、白果、洋葱、萝卜等食物。2、防湿邪
秋天雨水多,须防湿邪带来的身体不适。如果脾伤于湿气,就会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作埋下病根。所以应该多吃莲子、薏米、莲藕、山药等祛湿健脾的食物。
保暖:防寒不忘补阳
霜降是秋季到冬季过渡的开始。此时节,昼夜温差变化增大,要做好御寒准备,预防感冒。霜降保暖“4重点”:
1、暖脚
霜降时节,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每晚热水泡脚20分钟。热水泡脚除了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但是,泡脚也要注意喔:秋季泡脚时,避免在过饱、过饥或进食状态下。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以免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
2、暖颈
脖子是寒气入侵的主要位置。很多人一换季就会咳嗽,嗓子发炎,其实主要根结在脖子。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3、暖膝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俗称“老寒腿”的发生与气候关系密切,尤其霜降天气转凉时更易发生。此时老年人应适当注意膝关节的保暖防寒。女性尽量少穿短裙。
4、暖腹
入秋后,人体的阳气处于相对弱的状态,如果不注重顾护阳气,那么寒气加重,一些病症就会出现。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可以尝试一些中医疗法补阳,如温灸,如灸足三里穴位,能够起到养胃的作用;灸神阙穴,有补肾阳的功效。
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态
霜降过后,树叶开始飘落,是各种情绪病高发时节。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是霜降养生养生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可参加一些对身体有益的活动,如唱歌、跳舞、登山、旅行、八段锦练习等。同时,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不宜过度劳累,更不可经常大汗淋漓,使阳气外泄,伤耗阴津,削弱机体的抵抗力。
作者介绍
崔林蔚
晋中市医学会第一届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平遥县青年中医优秀人才
毕业于福建中医药大学,医院心内科、中医科学习,年在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进修,年在山西医院老年病科、呼吸科进修。
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等,其他内科常见病如风湿免疫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
咨询
推荐阅读
简单有效的中医特色外治疗法—耳穴压豆,你不妨一试!
原创吹口气就能发现胃病?—C14检测幽门螺旋杆菌
推荐阅读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简单易学又实用(内附视频)一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简单易学又实用(内附视频)二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简单易学又实用(内附视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