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调养介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万物逢时扭转乾坤
TUhjnbcbe - 2021/6/15 2:21:00

今天继续来介绍24节气如下:

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芒种时值阳历6月6日前后。

饮食调养方面,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三月的饮食宜清补。

《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醒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糯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

元代医家朱丹溪的《茹谈论》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

从营养学角度看,饮食清淡在养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斗指乙为夏至,万物与此皆假大而极至,时夏将至,故名也。夏至大约在阳历6月22日前后。

夏天进补,冬病夏治,也是夏季养生保健的一项重要措施。

夏季是多汗的季节,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每年阳历7月7日左右为小暑。

小暑时节,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防暑降温。

小暑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不洁、偏嗜等不良习惯,以适量为宜。

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时值每年的阳历7月23日左右。

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医药六书》赞“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

酒、汤、果汁等都可称为饮品,合理选用都能对人体起到很好的强身健体的作用。盛夏阳热下降,水气上腾,湿气充斥,故在此季节,感受湿邪者较多。

在中医学中,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粘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食疗药膳以清热解暑为宜。

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禾,谷熟也。立秋时值公历8月7日前后。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

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斗指戎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处暑节气时值每年阳历8月23日前后。

秋天雨水渐少,天气逐渐干燥,在饮食上有所禁忌也可预防秋燥。

首先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牛奶等,秋燥最容易伤人的津液,多数蔬菜、水果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之功效。

适宜的膳食有芝麻菠菜、青椒拌豆腐等,有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的功效。

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凝而为露,故名白露。白露时值每年阳历9月8日左右。

白露节气,早晚气温低,一早一晚要多添衣服。

白露时节,预防秋燥的方法最好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

白露时天气开始转凉,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宜食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斗指己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秋分时节时值9月23日前后。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胃肠道对寒冷敏感,如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注意胃部保暖,以防腹部着凉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字食物搭配和饮食调剂方面,中医也是注重调和阴阳的。

枸杞、淮山、茯苓、丁香、豆蔻、桂皮之类,当药食调配得当时,可提高食品保健强身和防止疾病的功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万物逢时扭转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