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
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故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小暑时节宜清心养心,恰当补阳,防晒避暑。起居饮食暑天易伤气,将导致体力、元气不足,机体功能下降。出汗过多、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易伤津脱液,免疫机能下降,感冒、肠胃疾病易乘虚而入,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夏季心脏功能容易混乱。
温度适宜,室温不宜太低以27℃为宜,保持一个凉爽、干燥、舒适的环境,切忌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做到起居有常,适当运动,多静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可利用午睡弥补夜晚睡眠之不足。饮食清淡小暑时节多雨、高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饮食节制,不可贪食、过量,以清淡、富有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为宜。比如清热利湿的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等,冬瓜、白萝卜、番茄等这类化湿通淤、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的食物,夏季宜多食用淡水鱼,少食红肉,茶饮可饮决明子茶、大麦茶、菊花茶、苦丁茶、绿豆汤等。膳食推荐
民间素有“小暑*鳝赛人参”之说,因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最为滋补肥美。而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鳝进补。
陈皮绿豆粥
陈皮健脾开胃,绿豆清热解*。在煮之前需以温水浸泡2-3小时,让它充分吸收水分,绿豆最好也浸泡12小时,然后加入小量陈皮一并煮粥即可。山楂汤可消食健胃、活血化淤。山楂片若干、酸梅50克,加水煮烂,放入白菊花,烧开后捞出,然后放入适量白糖,晾凉饮用。心静自然凉
夏季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易导致血压上升,加重心脏负担,情绪波动过大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中医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小暑时节对应五脏中的“心”,心为五脏六腑之首,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故心脏的养护尤为重要。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适当运动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持续高温的三伏天也将随期而至,不少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由于夏天出汗多就懒于运动了。其实夏日仍需维持适量的运动,但要注意不应在阳光下运动。夏天运动出汗量更大,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出汗过多导致血粘度升高,比如短距离的游泳、瑜伽、太极等是最适合酷暑时节的运动,可以起到平心静气、缓解压力的作用。运动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保健养生
炎炎夏日,骄阳普照,地热蒸腾,正是人体阳气活动旺盛之时,中医讲究冬病夏治,养生也宜侧重于养阳才能顺应季节变化。中医认为,温补莫过于灸法,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灸养,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
小暑时节,艾灸关元穴、气海穴、中脘穴、命门,可温补脾肾、理脾和胃、温补阳气,艾灸少府穴、肾俞穴、关元穴、大陵穴等,可降火气、养元气。
小暑时节恰好是三伏天时候,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鼻炎、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目前就是最佳的调养时机。现正值三伏天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最适合做三伏灸。治未病科持续为广大市民及患者推出“火龙灸”、“铺姜灸”、“雷火灸”、“热敏灸”、“脐灸”、“宫廷灸”、“手持灸”、“艾箱灸”、“温通经络灸”等灸疗,帮助大家祛除病邪,增强抗病能力。
医院治未病科(上医院)医院(上医院)治未病科,创建于年,在省、市、区级领导重视与大力支持下,治未病科成为深圳市罗湖区基层中医药和“治未病”工作指导中心、罗湖区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岭南治未病联盟、岭南膏方联盟单位,与罗湖区14家社康签约形成指导协作关系,负责指导和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治未病科工作。专科学科带头人为深圳市名中医*伟明教授,科主任为魏东主任,现有医护人员17人,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7人。
目前开设失眠门诊、肥胖门诊、健康调养门诊,开设有夜间诊疗、中医经典病房,以中医经典理论为指导,以“一针二灸三汤药”为主要治疗手段,运用多种传统中医特色疗法救治病人,实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的中医治未病理念。
面向人群及诊治疾病范围:
1、气虚质、阳虚质等中医体质偏颇人群2、失眠、疲劳、胃肠功能失调等亚健康人群
3、颈肩腰腿痛、肥胖、乳腺增生、更年期等病前状态人群
4、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人群
5、疾病稳定期健康调养,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
中医特色的诊疗设备
中医体质辨识仪、中医经络检测仪、红外热成像仪、精神压力分析仪、人体成分分析仪等。开展中医特色治疗项目
如火龙灸、铺姜灸、雷火灸、脐灸、平衡火罐、铜砭刮痧、温通刮痧、火龙罐、针灸、推拿、中药面膜等。中医养生产品:
1、养生茶2、养生膏方
3、中药膳食
4、中药足浴散
5、防蚊、防感香囊。
来源:治未病科
编辑整理:宣传科联系我们预约挂号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