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真的来啦!你准备好了吗?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季节,表示冬季自此开始。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中国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而中医认为冬季养生讲究“藏精”,即要收敛神志,养精蓄锐,这样养生才能健康过冬。在寒冷的天气中,人们可以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这样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调养作息,早睡晚起
立冬之后,要逐渐养成多睡一会儿的习惯,养护阳气。《*帝内经》中指出:“冬三月,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人们应该早睡晚起,等太阳出来后再起床。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人体阳气的生发,使头脑更清醒、灵敏,早睡晚起更适合老年人。
注意保暖,防心血管疾病
立冬之后,气温骤降,身体一些部位对寒冷非常敏感,应当特别注意保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护好头部、手部、脚部;外出时戴手套、帽子、围巾,穿大衣;睡前用热水泡泡脚;刮大风时最好不要迎风行走。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冬季比夏季更难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因此,最好在入冬时做个血压监测,根据情况调整用药量。
多运动,强身健体
冬季锻炼不可少,适量的运动可增强身体抵抗力来抵挡疾病的侵袭。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较为僵硬,锻炼前热身活动很重要。衣着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以保暖防感冒为主。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此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要做剧烈运动,如打球、登山等。
调情志,平和心神
中医讲究,入冬后情志要恬淡安静、寡欲少求,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利于养藏。冬季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郁郁寡欢。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以保持心态平和。同时多参加娱乐活动,如跳舞、画画、练书法、欣赏音乐等,这样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绪,振奋精神。此外还可多晒太阳。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能影响人的情绪,而光照可抑制这种激素的分泌。
饮食滋补原则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从立冬开始,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以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立冬时节的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少食咸,多吃点苦味的食物,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中医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这样就能抗御过亢的肾水。
白萝卜炖羊肉
材料:羊肉、白萝卜、山楂、生姜、葱、料酒、胡椒粉、盐、食用油适量。做法:先将羊肉洗净,用开水焯一会,白萝卜也去皮洗净,切块,生姜切片,葱切段;锅里倒油,下姜葱、羊肉、白萝卜翻炒,然后加入料酒、胡椒粉、盐和适量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至肉烂入味即可。功效:补脾肾,壮筋骨,助消化,御风寒。花生煲猪蹄
材料:猪蹄、花生、生姜、盐、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先将猪蹄洗净,切块,油锅烧热后将姜片爆香,放入猪蹄炒香,然后加适量水,加入花生,加入调味品,慢火煲2个小时左右,待猪蹄、花生软熟即可。
功效:滋补阴液、补益气血。
核桃红参炖鹧鸪
材料:核桃肉、红参、鹧鸪、猪瘦肉、生姜。
做法:核桃肉洗净;红参切片;鹧鸪宰杀净,切块,置有姜片的沸水中稍滚片刻,再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将各汤料放入炖盅,加入冷开水,加盖隔水炖3个小时便可。
功效:有温肺益气、补脑益智、补肾固精、养肝乌发的作用,尤宜秋冬交替时节养生之用。
黑芝麻粥
材料:粳米、黑芝麻。
做法:将黑芝麻炒熟研末备用,粳米洗净与黑芝麻入锅同煮,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成粥即可。
功效:补益肝肾,滋养五脏。
文案:孙婕
新媒体编辑:师莹
审阅校对:孙婕、何颖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