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重阳节。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便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中医学认为,重阳节也是养寿*金期。趁着秋高气爽,湿热体质的朋友可千万不要错过了!
一、运动少出汗,留心耗阳气!
重阳节之后,秋高气爽,很多人都喜欢外出运动,常常容易出一身的汗,不少读者认为这样有利于健康,但是专家提醒,秋天出汗太多会造成阳气耗损,反而不利健康。
中医认为秋季主收敛,不宜做过量的运动。此外,秋季属于“阳消阴长”阶段,如果出汗太多容易伤阳,一旦阳气耗损,就会导致体内湿邪过重,引发疾病。
虽然平时湿热体质者适合做一些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运动,但在重阳节后的这段时间里,锻炼还是不宜选择运动量很大、出汗较多的项目,而应选择一些相对平缓的项目,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漫步登山等,这样既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又不至于损耗阳气。
二、热水泡脚胜似补药
我国民间谚语也有“天天洗脚,胜过吃药”之说。因为足浴能促进血液循环,脚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称,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血液循环不好,故古典医学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特别是那些经常感觉手脚冰凉的人,足浴是极好的保健方法。
针对湿热体质的朋友,泡脚可以「引气下行」,引导阳气到足底、助眠强身,也有发汗排湿气的作用。施行方式很简单,睡前泡脚以38~45℃浸泡约20分钟即可。而在泡脚的时候,加点“料”一起泡脚,祛湿养生效果更佳!
生姜泡脚,驱寒祛湿:
在泡脚的热水当中加上一些生姜,也是可以起到一定的祛湿效果的,因为生姜具有活血化瘀、驱寒祛湿的功效,可以帮助身体去除寒气和湿气。一般来说老姜的祛湿效果会更好一些,可以帮助我们温经通络,缓解身体疲劳。
泡脚最好用较深、底部面积较大的木质桶或搪瓷盆,能让双脚舒服地平放进去,而且最好让水一直浸泡到小腿。泡脚后不能马上睡觉。趁着双脚发热的时候揉揉脚底,及时穿好袜子保暖,待全身热度缓缓降低后再入睡效果最好。
三、减少洗澡次数
由于湿热体质的人非常老是出汗,因此爱干净的朋友洗澡的频率相当高。重阳以后,气温没有那么高,流汗没有那么多了,洗澡的次数也应当减少。
洗澡过多会因把身体表面的油脂清除掉,而破坏皮肤的油水平衡。同时在洗澡的时候要记得选择碱性弱的沐浴液。碱性过强,会破坏皮肤酸碱平衡,不利于皮肤自然生长。还有可能在干燥天气下,出现皮肤感染的现象的。
洗澡后,可以在皮肤上涂一层较厚的护肤品。一是能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二也是把水分锁进皮肤里,不至于干燥的那么快。
四、酒糕蟹要少吃
虽然各地重阳节美食都不同,但传统意义上的重阳节食物有菊花酒、花糕和蟹等。越来越多的朋友选择在这一天与家人团聚。本着孝敬长辈的心思,宴请大餐好酒好肉。但养生专家却在节前“泼了冷水”。
重阳节也不要太放纵口腹!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节日宴请、聚会。
养生专家认为,大闸蟹味道虽然鲜美,营养也很丰富,但螃蟹属于凉性食物,过食容易加重体内湿气。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痛风、感冒或胆囊、肾脏、肝脏不好的老年人来说,也一定要少吃或不吃大闸蟹,以免加重病情。
长期饮酒是导致湿热体质的一大重要原因,切记过节也不要放纵自己噢!
重阳佳节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