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调养介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骨折病人如何膳食养生看这一篇就够了
TUhjnbcbe - 2022/2/22 15:15:00

“伤筋动骨一百天”,这是骨折后民间的常规说法。我们都知道骨折的恢复期相对较长,因此在接受骨折治疗过程中,合理的饮食调护能加速骨折的愈合。

中医讲究辩证施治,这个观点在中医食疗中被称为“辨证施膳”,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别急,医院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邱斌的“科普”~

骨折早期

骨折后1~2周的时间。可见患处肿胀,瘀斑,疼痛剧烈,关节屈伸不利等,舌质红,边有瘀斑,苔薄*或有瘀点,脉弦紧。这时候中医辨证多为:骨折筋伤,血脉破损,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滞血瘀,经络受阻所致。治法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杨氏骨科认为骨折早期治伤切忌寒凉。中药治疗损伤疾病,无论内治法,还是外治法,都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杨氐认为“用药的途径不同,但治伤用药的法则是统一的”,并强调“热则行,寒则凝”,治疗损伤疾病,无论内服药或外用药皆切忌寒凉。

按照杨氏骨科理念我们建议病员早期可服用我院院内制剂损伤活血胶囊,外敷消炎膏等。饮食原则宜清淡,易消化、易吸收食物,宜进食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热、油腻,尤不可过早进食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炖甲鱼等。

代表方:

1、三七、当归各10g,肉鸽1只,共炖熟烂,汤肉并进,每日1次,连续7天。

2、桃仁粥《食医心镜》桃仁15g,红糖适量,将桃仁捣烂,水浸,研汁去渣,入粳米,红糖,同入沙锅中,加水ml用文火煎成稀粥即可,日1~2次。

3、消肿汤鲜猪长骨g,*豆g,紫丹参50g,桂皮,盐适量,同煎至豆烂,喝汤食豆。更适于老人,体质虚弱者。

4、祛瘀生新汤三七片12g,生地*30g,大枣4枚,瘦猪肉g。

制法:瘦猪肉剔除脂肪、筋膜,洗净。共入砂锅,加水ml,武火煮沸15min,改文火煮60min至瘦肉熟烂,加盐葱,饮汤吃肉。

功效:化瘀止痛,养阴生津。适用于创伤骨折早期或手术手法复位后体内有瘀,积瘀化热,胃纳不佳者。

用法:早晚各温服一小碗。

5、骨碎蟹肉粥骨碎补、蟹肉、藕、合欢花、米仁、姜葱、*酒、粳米。

功效:散血结,续绝伤。适用于跌打损伤,骨折初期肿痛,心神不宁等症。

制法:把骨碎补研细,蟹洗净、去鳃,藕去皮切成条块与米仁、粳米、合欢花同入砂锅中,加水如常法煮粥,至米花粥稠后再加姜葱*酒,待表面有油为度。

用法:每日早晚温热顿服一小碗。

骨折中期

骨折后3~4周的时间。可见骨折处疼痛减轻,肿胀消退,软组织损伤已修复,骨折端已趋稳定,但血瘀未尽,经脉不畅;断骨虽连,但筋骨酸软,时有作痛。舌质黯红,苔薄白,脉弦涩。这时候的中医辨证多为:瘀化未尽,骨痂始生。治法宜和营生新,续筋接骨。

杨氏骨科认为骨折中期活血尤重行气,损伤一症,多从血立论。杨氏认为,气为一身之主,血无气不行,瘀血症每多始于气滞。故强调活血应重行气,令气行血畅而瘀祛,即使祛瘀杨氏也不主张用峻猛攻下之法,认为攻下太过容易伤正气,不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

按照杨氏骨科理念我们建议病员中期可服用我院院内制剂损伤活血胶囊、参川生骨胶囊,外擦损伤镇痛药酒等。饮食原则宜由清淡转为适当高营养补充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加大接骨续筋或补益气血之力,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宜进食物多为猪腰、猪脊骨、鸡、枸杞子、*参、杜仲、山药、当归、核桃、芝麻等品。

代表方:

1、当归、续断各10克,骨碎补15克,新鲜猪排或牛排骨克。炖煮1小时以上。汤肉共进,连用2周。

2、猪骨续骨汤猪骨、接骨木、黑豆、猪腰、*参、姜葱、*酒适量,把接骨木、*参加水煎煮,去渣留汁,入猪骨,黑豆,猪腰,煮烂加姜葱酒即可,每日早晚温服30ml。

3、长骨滋补汤猪脊骨g,猪腰1只,鸡爪5只,*参30g,杜仲25g,三七12g,接骨木12g,生姜2片,米酒3ml。

制法:猪腰切开,去肾盏筋膜,切片;猪脊骨及鸡爪置沸水去血水,洗净;共入砂锅,加水0ml,武火煮沸15min,改文火煮min,至脊骨松脆,鸡爪熟烂,加盐调味,饮汤吃肉。

功效:补肾壮骨,健脾活血。适用于骨折中期及术后调养。早晚各温服1小碗。

骨折后期

骨折后期经过治疗后,瘀血祛除,筋骨续接,已近愈合,但骨折未坚,常伴气血虚弱,筋骨萎缩,肢体乏力;又骨折日久,气血闭阻,津结痰生,易致关节僵硬等。舌淡苔少,脉细缓或沉弱。这时候中医辨证多为: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治法宜益气养血补肝肾壮筋骨。

杨氏治疗骨折后期非常重视调补肝肾。我们认为肾藏精、肝藏血,精血的充盈与否,直接影响着筋骨的生长、发育。由于损伤而形成消血耗髓的病理变化,使筋骨失养,势必影响其修复、再生,所以应重视调补肝肾。

临床上杨氏常用滋肝固肾为主,调养脾胃为辅的方法,按照杨氏骨科理念我们建议病员后期可服用我院院内制剂参川生骨胶囊,外用独香舒筋洗药等。饮食原则为补益为主,酌加化痰散瘀之品。宜进食物为老母鸡汤、猪骨汤、炖甲鱼等。

代表方:

1、枸杞子、续断各10克,骨碎补15克,苡米50克,将骨碎补与续断先煎去渣,再加入另2味同煮粥进食。每日1次,7天为1疗程,每1疗程后间隔3~5天,共用3~4个疗程。

2.芝麻核桃散,炒芝麻g,核桃肉g,研末冲服,日二次,每次3~6g。

骨折后遗症期

骨折后遗症期常见关节拘挛,屈伸不利,酸痛麻木,局部筋粗筋结等。中医辨证多为:骨折日久,气血瘀滞,津液运行受阻,致使痰结湿滞,痰瘀交结,筋损失用,而成缠绵难已之痛。

治法宜化痰散瘀,舒筋活络。杨氏认为治痹重在温养,骨折后遗症期因筋赖血以养,血得温则行,故治疗上杨氏多用温养通痹法,以达到扶正祛邪、温通经脉之目的。

按照杨氏骨科理念我们建议病员骨折后遗症期可服用我院院内制剂参川生骨胶囊、开弓大力丸等,外用独香舒筋洗药、干姜散等。饮食原则为宜化痰散瘀并举。宜进食物可多用地龙、僵蚕、龟版、桃仁、夏枯草、海带、杜仲、狗脊、白酒等。

中医食疗禁忌

"

忌生冷饮食:

生冷饮食多为寒凉之品,一则伤脾败胃,致气血生化乏力,不利骨折的愈合;二则寒凉之品使气血瘀滞而加重病情。《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云:“凡服损药,不可吃冷物”

忌腥秽油腻和诸般血物:

腥秽油腻食物,多能动血生痰,而痰生百病,流注关节,骨折病人不宜食。《备急千金要方》云:“凡金疮出血……忌腥荤”

早期忌酒,后期酌情使用:

酒为百燥之长,易耗气伤阴;又为热烈雄温之品,易动气血,使气血妄行溢于脉外。故开放性骨折,失血过多或有出血倾向及金疮裂伤者均应禁忌。但骨折中后期及后遗症者,见骨节酸楚,筋粗筋结等,可服酒剂调理,有助于破瘀化滞,如僵蚕地鳖酒等。

"

本文编辑:老君

文章来源:医院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邱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骨折病人如何膳食养生看这一篇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