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3月21日,医药行业发展状况蓝皮书暨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年度发展状况报告发布会在重庆南坪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正式对外发布中国医药物资协会零售药店、行业治理、医疗器械、国医馆、中药材与中药饮片、医药电商、医药知识产权、零售药店非药品类、跨境电商、社区药房(店)专业化、处方药、医药人工智能等12份行业发展状况报告。
蓝皮书发布会现场
即日起,笔者将就这12份蓝皮书电子版内容进行整理发布,以飨读者。今日发布的是《医药行业发展状况蓝皮书暨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年度发展状况报告》里《零售药店发展状况报告》的前言及第一章节内容。
零售药店发展状况报告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药零售研究中心
年2月
前言
从药店类型业态来看,中国零售药店在年的发展主要受到医保*策和监管趋紧的影响,加上新零售技术在药店领域的广泛运用,药店经营要素及其组合有了一些比较明显的变化。而在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主导和推动下,药店联盟继续发展。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强化*建工作及其推进“爱心药房”等慈善公益活动,也对零售药店整体上树立“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的发展观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零售药店类型业态
中国零售药店三大类型和10+统一多个业态的划分,既是对药店发展的一种归总,也是观察了解药店市场与竞争合作的一个角度。年,医保*策和监管趋紧,一是药店专业化特征显现,二是互联网技术主导的新零售实践在药店进一步发酵,这些都通过决定药店类型业态的经营要素及其组合的变化得以体现出来。
(一)概要
1.零售药店三大类型
图一零售药店三大类型
资料来源:《中国零售药店发展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年)
(1)专业类
经营品类主要是处方药、非处方药。可以有诊所,或者有医师坐堂或咨询。在医药不能分开的现实环境中,专业店能够至少解决部分处方来源问题——最好与周围的社区医院形成互动,医生诊疗处方,执业药师审方调配,药诊店、DTP药房、国医馆、医院+药店等,是其典型的业态代表。
(2)大健康类
经营品类除了药品以外,还必须有中药饮片、贵细滋补、保健品、医疗器械、消字号产品、理疗产品、智能化可穿戴设备等,还可以包括药妆、营养品、功能性食品等。中医中药是大健康药店的“*”,也是其核心经营项目和品类,中医理疗等各种传统医疗项目(服务体系)令人信服,还有高素质执业(中)药师、健康管理师、营养师、康复护理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技术服务人才,加上丰富的大健康品类集聚,是这个类型药店的主要特征,健康城、健康药房、中医项目+药店、养生馆、直销+会销+药店、中药精品店等是其典型业态代表。
(3)生活便利类
可以在经营方式和品类结构上效仿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业态,药品不必成为其经营的一个主要品类(30%或以下的占比都无关紧要)。目前药店系统的店中店、OTC乙类柜、超市药店、药妆店、O2O药店、自动售药机等,是其典型业态代表,包括中国大陆的海王星辰和中国台湾的康是美、丁丁药局以及日本药妆店等,是这个类型药店最好的参照。
2.零售药店业态全貌
表一零售药店业态全貌概览
资料来源:《医药行业发展状况蓝皮书—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发展状况报告()》,有修改
(二)经营要素及其组合比较明显的变化
1.经营要素强化的重点
表二经营要素强化重点
来源: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药零售研究中心()
2.要素组合的几个变化
表三要素组合变化
来源: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药零售研究中心()
(三)医保、技术、资本等对药店类型业态的影响
1.医保“控费”为主线的强监管影响药店品类结构
年,各地医保*策执行过程中对于报销部分的限制条款与监管重点的加强是一个显著特征。这一年,食药监和医保部门进行机构改革:一是市级以下食药监部门及其职能整体上并入市场监督管理局,强化监管的统一性和权威性;二是成立以旨在“控费”为目标的国家医疗保障局为抓手切实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对医保药店的产品销售而言,影响较大。
年3月,浙江省下发了《关于执行医保药品支付标准的通知》[浙医保()9号)]之后,浙江医药行业协会通过调研测算,浙江药店的医保药品占总销售的40%—60%,医院医保药品的支付标准,浙江医保药店的整体毛利将下降4%—6%。
瑞商网的一组数据显示,在某连锁药店医保刷卡范围较窄和监管加强的地区,类似保健品、个人护理品等的销售下降幅度很大。药店系统长期以来非规定范围报销品种(类)乱刷、套刷的行业痼疾在强监管的*策环境下暴露无疑。
表四医保*策监管趋紧对某连锁相关产品销售的影响(一)
资料来源:瑞商网
图二医保*策监管趋紧对某连锁相关产品销售影响(二)
资料来源:瑞商网
很明显,肇始于年医保“控费”*策的严格执行和监管加强,医院招标降价品种延伸到药店的销售(院、店同价)和毛利带来损失,医保药店经营医保药品很可能“量利”双降。同时,这也将深刻影响到今后医保药店不在报销目录范围内健康品、生活便利品的销售。短期来看,医保*策与监管趋紧,这将会对三大类型药店的品类结构带来较为不同的影响,如专业类型店的医保品种销售额(包括先前的套刷等)和毛利“量利”双降;大健康类型店的保健品等品类销售下降。但有把中医中药纳入医保报销的地区,如上海的医保药店,也正好有其他健康品类上升的机会。生活便利店可以更加专注地发展非医保品类,符合各地商务部门鼓励超市、便利店等发展主要包含有OTC乙类药品的店中店、店中柜、自动售药机等,包括中国台湾的屈臣氏、康是美等药妆店,以及无人药店业态,近期都将会成为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