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帝内经·素问》开篇就说:“昔在*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表面一看,是赞颂*帝的与众不同。但是深究一下,其实也点出了世人的一生应该怎么走,一生的过程走完后应该回归到哪里。下面是一点粗浅的理解。生而神灵:人一出生,就带着自己的神灵,人不只是一块肉,必须有自己的元神,元神的表现也许就是“在天为神,在身为灵”;弱而能言:弱小的时候就能说话;幼而徇齐:幼儿生息顺应天地自然循环;长而敦敏:身心健康成长,达致德性敦厚,机体和心智敏捷;成而登天:一生顺应天道,终能返本归真,回归于天。随后*帝与天师岐伯的问答,可以说为世人养生指出了具体的方法。*帝与天师岐伯的问答(*帝)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下面把大意写出来,不用多说,就能对比出*帝问话的当时比起之前的状况。今人的状况与之相比,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帝问天师岐伯说:我听说上古之人,都能年过百岁,而动作不衰退;现在的人,年过半百就动作迟缓、衰弱,是时世不同吗,还是人将古法失去了。岐伯回答:上古之人,懂得天道,遵循阴阳法则,和于术数,饮食有节制,起居有常规,不做不该做的事,所以能够身体和精神都保持得很好,大多能够年过百岁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就不同了,很多人把酒当成平时的饮品,把荒乱的生活当作常态,醉酒后还行房事,放纵欲望以致精气衰竭,真气耗散。由于不懂得保持旺盛的精气,不时时驾驭自己的思想,一味追求感官快乐,违背了人生的真正意义,起居作息没有规律,所以年过五十就衰老了。三国时人嵇康对养生的讲解嵇康为竹林七贤之一。嵇康曰: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口诵至言,咀嚼英华,呼吸太阳,不能不回其操、不夭其年也。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跻,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然或有服膺仁义,无甚泰之累者,抑亦其亚欤!嵇康是竹林七贤之一嵇康说的养生五难,是指人追逐名利、易喜易怒、贪恋声色、嗜食肥甘、神虑精散。心存这五种情形的人,虽然心里希望不老,口里朗诵至理名言,咀嚼着美味滋补的食物,呼吸着清新的阳光空气,也还是原来的心态行为,不能延年益寿。
十方读史
鲜为人知的史料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