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属于杂食性动物,也就是说,荤素都可以,并且按照人类的牙齿来看,人类的犬牙只有四颗,是三十二颗牙齿总数的八分之一,所以说,人类即便是肉食的,也不可以超过一天摄入食物总量的八分之一,现在绝大部分人呢,摄入肉食的总量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
我们都知道生理和心理有着密切的关联。当我们身体不好时,我们会郁闷、抱怨,同样,我们的情绪也会影响我们的生理状态,比如:我们心情抑郁的时候,会食不知味,对原本很热衷的美食,可能会提不起兴致。更为甚者,一些心理疾病会引发或加重一些身体上的疾病,比如,长期的抑郁会引起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种身体病症。
之前看过很多关于素食和肉食的话题,于是引发了思考:是否素食更适合人类?或者说,人类是否本就是素食的物种?如果是这样,是否肉食与素食也会对人的心情产生不同的影响呢?那么,长期食肉会否与一些心理疾病有关,或者素食对人的心理健康更有益呢?今天我们试从中华文化传统的视角分析:
中华传统氣化实践在饮食上的考量
1.营养成分的摄取。这是从形质层面来考虑,主要是摄入人体必须的物质,以补充身体的消耗,提供身体生长的需要。这部分内涵了营养成分,以及通过营养成分而获得能量两部分内容。
2.精氣神的获取。体内精氣神在饮食过程中,一是随着饮食物质的摄入,同时摄入饮食中的精氣神,补充后天精氣神的日常消耗,冬季摄取,部分的食物精氣神在满足了当时身体消耗的需要外,还能化为精而藏入五藏。二是人先天禀赋的元氣,通过感应饮食的精氣神而改变自己阴阳五行属性。
3.饮和食德。饮食过程中,根据自己体质的阴阳五行特点,结合起居地域与时令节律的阴阳五行动态特征,对食物进行阴阳五行的中和调配,以便饮食摄取的精氣神符合具体人的需要。
4.德食和饮。饮食过程中,对饮食方式,状态,操作的艺术性训练体会,达到通过饮食形式来调养自己精氣神的目的。
食物精气神的分级
《*帝内经》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里体现出古人对饮食原料中的精氣神与人体精氣神是否相容和的分类认识。
五谷的精氣神,与人的最接近,所以用了养字。养,是像养孩子那样,陪着你成长,供你衣食性质的帮助。
五果,助,像朋友,锦上添花。
五畜,益,增加,使满。
五菜,充,充实,让精氣神一下就足了。
素食的益处
素食,主要指植物,在传统上则还要是芳香的更好。这类食物的精氣神清轻属阳,能辅助人体窍穴的开启。而肉食等称为血肉有情之品,其性浊厚,对于补养精氣神的精氣有益。故素食是用来辅助人体性命修炼中的性功开发中的开窍过程的。肉食则是对辅助人体增强体魄,增加精氣更有益。
传统讲“性命双修”,性功主要是开发元神提升智慧,是偏重于神层面的氣化实践,但若精氣不足,命功没基础,神的提升与开发就成了无本之木。
吃素的几种情况
1.见了肉食恶心,吃不下,或者,吃了就不舒服,拉肚子或恶心等,这是身体不让你吃肉了,那么吃素就对了。
2.因为听了一些知识,或加入了一个团体,觉得吃肉会造业等等,而识神上思想上要求自己不吃肉,实际上身体是不拒绝肉类的。这种情况,长期下来,从中医临床观察,对身体是不好的。
3.中医治疗或养生中,根据你的体质,要求一段时间内少吃不吃肉,这是根据你的体质阴阳为避免生热生痰而采取的治疗措施的一部分,因此这个少吃不吃肉的医嘱要求应该遵守,但只是一段时间内,对人体是好的。
4.修炼到一定阶段的要求,或者老师传给你法术练习中需要通某个窍,或者集中修炼性功开发,或者是你练氣到一定阶段身体突然吃不下肉吃肉有反应时,也需要开始吃素。
总之,吃素,在传统上,是根据身体感受或修行中的需要来做。其他的大可不必,健康为重,切莫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