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主藏春主生
冬春两季养生有何特点和规律?
一年四季,春主生,夏主长,秋主收,冬主藏,养生重点各有不同,而冬季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养生季节。
在中医理论里,冬季属肾,肾主藏精而为生命之元,这时把肾脏功能调理好,尤其重要。
春季养生也很重要,作为一年的第一个季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但也是“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时节,一定要注意调养。
春季养生主要养肝,应遵循养阳防风的原则。
冬春两季养生有何特点和规律?
肾是水火之脏,管阴经和阳气,擅补阴者,阳中求阴,通过阴阳双补,滋补肾脏,肾强壮人体亦强壮。故冬月为四季进补的最佳季节。
在饮食上,可以厚味一点,多吃些炖的牛羊肉和鸡蛋、牛奶之类。至于睡眠,应早睡晚起,通俗地说就是见到阳光才起床。
免疫功能比较差的人,可以吃些温肾阳的药,通过调肾脏来提升免疫功能。
此外,有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冬天应特别注意保暖,多穿一些,避免感冒。
四季之中,春天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脏也是木性,因此春气通肝,初春养肝正当时。肝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以及调畅情志、疏理气机的作用。
春季养肝得法,将带来整年的健康安寿。春天易肝阳上亢,要注意控制情绪,特别是心脑血管病和高血压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
有过敏性疾患的,如哮喘、花粉过敏症等,注意避开过敏源,少吃椿芽等发物。
春天应增加户外活动,做一些有氧运动,如太极拳、登山、旅游等,多到大自然中去。
饮食宜清淡,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还要注意早睡早起,以顺应春天的生发之气。
小提示:喝酒之后这六种药千万别吃
酒中的乙醇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而很多药物都会加重乙醇对神经系统的伤害。春节期间恰是饮酒的“高峰期”,喝酒之后,这六种药千万别吃:
1.中枢抑制药
乙醇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且作用强度与饮酒量成正比。人在饮酒后服用苯巴比妥、甲丙氨酯、氯丙嗪等中枢神经抑制药,可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较深的抑制,轻者致人昏睡,重者引起昏迷,甚至因中枢神经麻痹而死亡。
2.降血糖药
乙醇具有抑制糖吸收和糖异生作用,而降血糖药也主要作用于这些环节。两者协同产生的后果会引起血糖下降过快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此外,酒后服用降糖灵等双胍类降血糖药还可能引起乳酸酸中*。
3.降血压药
乙醇具有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及血管运动中枢和减弱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如果酒后服用降血压药,将使小血管更为扩张,使血容量进一步减少,血压骤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或昏厥。
4.解热镇痛药
乙醇可使血清胃泌素大量分泌,解热镇痛药同样可使血清胃泌素分泌增加,二者联用可致胃泌素浓度剧增,胃酸大量分泌,以致破坏胃黏膜屏障,损伤黏膜下血管,有引起胃出血的危险。
5.感冒药
绝大多数感冒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用于治疗感冒发烧及缓解疼痛。对乙酰氨基酚在体内生物转化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有*的代谢物质,需要与体内的还原性谷胱甘肽等保护因子结合才能降低*性。而过量饮酒会消耗体内大量的谷胱甘肽,致使对乙酰氨基酚生成的代谢物无法与谷胱甘肽结合,增加肝脏衰竭的风险。
6.抗结核药
乙醇在体内的氧化过程可产生大量自由基,自由基增多可损伤肝细胞。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会增加乙醇的肝脏*性,引起*疸及肝功能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