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进入农历十二月,这个月包含小寒和大寒节气。这时天气干燥少雨、吹西北季风,最适合风干制作腊味,又称为腊月。
腊月是一年中最冷的一个月,也是一年新旧交接的时段,在古时更是岁终大祭的月份。
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一些十二月的养生宜忌,生活中注意些,离疾病远一些。
01忌犯风寒,忌身体太热
《遵生八笺》讲:“季冬之月,天地闭塞,阳潜阴施,万物伏藏,去冻就温,勿泄皮肤大汗,以助胃气。勿甚温暖勿犯大雪。”
十二月是冬季的最后一月,也叫季月。这时候天地阴阳不通,万物闭塞无生气,就像一切事物都进入了冬眠一样。
这个月是一年最冷的30天,一定要注意保暖,少在风雪天外出,以免阳气被风寒过多消耗。如果经常穿梭于室内外,忽冷忽热,容易感冒,可以用背心护体;出汗之后最好能换衣服,以免寒气入侵,埋下隐患。
不要让身体过热,以暖和不出汗为度。身体太热会使皮肤开泄,不仅伤卫气容易生病,还会导致体内阳气浮于体表,影响体内脾胃功能。
脾胃主要消化吸收食物的营养,是身体气血的源头,冬天阳气在内,脾胃功能变强,正好多吃多吸收,让气血壮盛起来。
如果因为出大汗或者天冷,阳气被引到体表被消耗太多,就容易有胃胀、腹泻、反酸等消化问题,第二年身体的气血也会比较虚。
02宜小宣驱寒,忌大补
03宜吃苦,忌吃甜
《遵生八笺》讲:“宜小宣,勿大全补。”
过了冬至,阳气已经开始慢慢生发,而腊月中的大寒节气,正式开启了新一年五运六气的「初之气」,是春季萌发前的关键积累时期,养生要讲究养精蓄锐。
「保暖、少汗、节欲、安神、早睡晚起」减少消耗的同时,还适合做些轻松的运动,多吃些疏通气机兼以生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蘑菇、香菇、橘子、柚子、金橘、洋葱、生姜等,让阳气像发芽的种子一样慢慢茁壮成长。
进补也要开始减少肥甘厚味的大补之品和辣椒、煎炸、麻辣辛香之品,逐渐清淡一些,以免补出痰热垃圾。
肺为娇脏,性喜润而恶燥,有暖气的地区,燥邪犯肺,轻则干咳少痰、痰粘难咯;重则痰中带血,大便干结。可以多吃些滋阴润燥,化痰止咳的梨、萝卜、白菜。
《孙真人逐月养生事宜》里说:“十二月(腊月),土气旺相,水气不行。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勿冒霜露,勿泄津液及汗。”
腊月是冬季的最后一个月,每季度的最后十八天脾土旺,肾水不足,应遵从「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咸以养肾气」和「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的原则。
少吃些甘甜滋补的食物,多吃些咸味或苦味,调养心肾的食物,比如:小米、乌鸡、莲子、鸭肉、海带、海蜇、墨鱼、莴笋、芹菜、桔梗、牛蒡等。
平常动脑想事情多,耗散心力比较多的朋友可以自己搭配些莲怡茶,下面6味食材相同比例搭配就可以:莲子、茯苓、甘草、大麦、大枣、淡竹叶等。
莲子:脾之果,养心固肾,能缓解因为脾虚湿气重的烦恼,还能补肾固精,把精气留在体内;
茯苓:健脾祛湿,养心安神,推动多余的水液从皮肤出去,让皮肤更白净;
甘麦大枣:医圣名方加减,健脾消食积,养血安神,更适合久坐运动少,胃肠蠕动慢的体质。
淡竹叶:清心火,消水肿,让心情安定,睡得更好。
非常适合:身体消耗多,身体出汗多,容易急躁或者心累的不行;身体有热,口干口苦,口腔溃疡反反复复,舌尖红,失眠多梦,有时会便秘,小便少还*;身体气血亏,脸色差,面色*,心浮气躁,心安定不下来,手心脚心热,睡觉要放在被子外面的朋友。
每天早晨泡上一杯,厚重的大枣味让人心安,淡淡的青草香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草原,心情也会安定下来。
04向西北而坐,让身体和灵*休息下
《遵生八笺》讲:“卦临,临者,大也。以刚居中,为大亨而利于贞也。生气在亥,坐卧宜向西北。以两手耸上极力三五遍,去脾脏诸疾不安,依春法用之。”
每天睡前也可以练习这个坐功,面向西北坐。最适合缺乏运动的宅男宅女、坐班族。
具体方法:右腿压于左小腿,右小腿前置,左手按在右脚掌上方,右手手心朝上,用力向上托举,然后交替左右手足各15次。
全身放松,深呼吸吐故纳新9次,然后上下牙齿相叩36次,再把口中唾液缓缓咽下,想象津液送至下丹田。
能够疏通身体的气血,尤其是中焦脾胃,改善消化差湿气重的问题。比如:胃口差,恶心反酸,胃痛,腹胀,身体发沉,二便不利,总想睡觉等烦恼。
《孙真人逐月养生事宜》里说:“初三日宜斋戒静居,焚香养道吉。”
腊月是进入春节的倒计时,很多地方都有独特的民俗习惯。初三这天,宜斋戒在家静居,让身体和精神都能静下来,好好的休息下。也能让自己有更好的状态影响春节的繁忙和喜悦。
这个月每晚静坐,或者白天可以点上一些藏香,帮助驱寒“邪”,也更容易让身体和灵*安静下来。
腊月即是为新一年阳气生发养精蓄锐的时候,也是辞旧迎新,扔掉烦恼,迎来希望的时候。
祝大家:身体和生活越来越好~